孔子有很多身份。这些身份就像魔法师手里的套娃一样,熔掉了外面的一层,才能看到里面的。经学的面目,当然也是一样。
第一重身份是“先师孔子”。
最初的孔门弟子眼里的孔子,就是“我的老师孔子”、“尊敬的长者”、“一个仁者”之类。他们对孔子的尊敬就像一个学生对最尊敬的老师的尊敬,也是一个晚辈对最尊敬的长辈的尊敬。孔子的价值在于为人师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于他实实在在的亲和力。他诲人不倦,人不知而不愠。但也有生气的时候,那便是在弟子白天睡懒觉的时候,或者在弟子帮权臣谋私利的时候。也有悲伤的时候,那便是在弟子英年早逝的时候,在弟子君子临死也要把帽子扶正以保持庄重仪表的时候。也有叹惜的时候,那便是在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时候,在弟子描述了一幅沂水暮春情境的时候。还有情急的时候,那便是在弟子怀疑他和南子有暧昧关系的时候……这些都是师生之间的常态。
那孔子眼中的孔子又是什么呢?“述而不作”,自称并没有写什么原创性的东西,不过是把传统文化传播一下而已——我不是国学大师,也不是学术超男,我只是一个文化传播人。“有教无类”,自称只要带十条干肉,就可以到他的学堂里读书,不问高低贵贱,不问贫富贤愚,只要来,都可以教。
教什么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诗》,可以多认识一些草木鸟兽的名字,也能让心灵更为洁净;《书》,可以了解古代的文献;《礼》,让人变得优雅、文明、谦和、得体;《乐》,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让人优雅知礼;《易》,可以认识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还能知道一些吉凶;《春秋》,知道近代的历史,知道世道人心。
所以那时候是没有什么经学的。所谓的经书,不过是孔子这个平民教育家拿来教学生的课本。而这些课本,本来只有贵族才能读到。
可虽然孔子一生最大的事业在于平民教育,在于他是第一个成功进行平民教育的人,而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却似乎不只是平民教育。他有政治上的抱负,所以他又有了更多的身份。
他的第二重身份是墨家给他的。这身份是什么呢?无信仰者孔子,虚伪者孔子,装逼者孔子。
孔子无信仰,不信鬼神,不畏鬼神。一个人连鬼神都不怕,该有多可怕!孔子虚伪,明明不信鬼神,还要祭神如神在,要做出样子给别人看,明明主张仁义,可真正途穷了,还不是生存第一;孔子装逼,搞一堆不清不楚的仪式,花一堆不明不白的钱,请一堆不三不四的人,说一堆不痛不痒的话。
第三重身份就是后来的儒家,孟荀们给他的了。这身份又是什么呢?王道的倡议者孔子,圣人孔子,理想主义者孔子。
到了这时,孔子开始提倡“王道”。虽然在孔子的时代,更常听到的称呼是“君”或者“君子”之类。到了这时,孔子也有了更为完整的政治蓝图,虽然在孔子的时候,他无非跟学生们聊聊人生、诗歌、音乐以及理想,谈到政治的时候,也无非就是统治者一定要言行一致,诚信为执政之本之类的家常话。
第四重身份是法家给他的。法家的帽子比较大,是落后的顽固的封建思想总堡垒,是死不悔改的新社会的敌人,是毒害头脑腐蚀心灵的五种害人虫里最最厉害的一种。
所以孔子的那些书,那些孔子从贵族们的书房里拿出来、教给平民的贵族教育课本,就成了最大最坏的大毒草,必须彻彻底底地撕掉,再加上一把火。必须批孔子,批周公,必须消灭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所幸的是法家当道的日子不久,这一重身份并不算深入人心。
第五重身份是今文经学给的。
在今文经学家那里,孔子是大政治家。六经嘛,当然是孔子亲自写的了,那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可能假手别人?而六经里,最最重要的,当然是《春秋》了,因为孔子在《春秋》这本书里就把几百年后的社会蓝图都给描绘好了。而六经,都是他的治国方略,只看你怎么去理解它。《春秋》可以用来断案,《禹贡》可以用来治水,只要你把经书看通了,你就可以治国安邦,下对得起百姓,上对得起朝廷,中对得起良心。
不过古文经学家却不这么看。古文经学家说,孔子不是大政治家,他是——他是大历史学家。
古文经学家认为,孔子最大最大的贡献,是保存古代文化,传播古代文化。六经根本不是孔子写的,孔子只是修订、整理和传播。不信,我来告诉你证据——不过嘛,你得先学习一些文字、音韵和训诂的知识,这样你才能像我一样,了解那些上古文字的奥秘。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孔子的伟大之处。没有孔子,上古的文化就永远永远地失传了,再也没有人能理解,更没有人能继承。你问六经里什么最重要?当然是礼了!读礼的时候,你能看到那个上古的骑士社会,那个贵族时代,那是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周公整理三代礼仪而创制的,到孔子时代已经没落,孔子整理三代礼仪,当看到周礼时,叹为观止,说“吾从周”。
可到了宋代,又有一群人说,你们都说错了,孔子的真正身份是——思想家、伦理学家。你问六经里什么最重要?我告诉你,六经都不重要,六经那都是给俗人看的,只有《论语》才是留给最最理解他的人看的。
思想家当然只有思想家才能理解,所以宋明两代出了无数的思想家,各有各的学问,各有各的思想,什么濂溪之学,什么康节之学,什么横渠之学,什么明道之学,什么伊川之学,什么晦庵之学,什么象山之学,什么浙学,更别说王阳明之后的那些光怪陆离了。头脑风暴的结果就是出了李贽这个异类,说六经嘛就是那么回事,要么就是史官拍马屁的东西,要么就是古代文件汇编,还不全,要么就是一些悟性有限的弟子,记忆不清,记后忘前写的笔记,还都是两千年前的东西,谁知道管不管用。
连李贽啊、狂禅派啊这些东西都出来了,宋学自然保不住,所以孔子这一层外壳最先被烧掉,露出了里面的古文经学。加之以清朝文字狱,文字、音韵和训诂嘛,最为安全,所以古文经学复兴了两百年,直到章太炎这最后一个古文经学大师。
可古文派考据式的经学,在洋人的枪炮之下,显得毫无用处,这一层外壳也就被烧去了,真刀实枪,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露了出来,风光了那么几十年。而最最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就是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声称所谓古文经学的那些经书都是假的,是刘歆伪造,帮助王莽上位的东西。其影响之下,造成了认为古书十有八九为假冒的古史辨派。连主张不看古书的鲁迅都看不下去,说“他是有破坏而无建设的,只要看他的《古史辨》,已将古史‘辨’成没有”。今文经学的壳又被烧掉。
于是把孔子说成落后的顽固的封建思想总堡垒的“打倒孔家店派”出场。五四以降,孔子成了“反封建”的主要对手,虽然他们眼中的“封建”,已与两千年前韩非子眼中的“封建”不同,虽然他们认为的专制社会,三纲五常之类,正是拜韩非子所赐。而更奇怪的是,数十年后,竟迎来了又一次拥法批儒的高潮。而且与两千年前相同的是,这次拥法批儒又没有持续多久。
这一层外壳烧掉之后,就是孟子、荀子及墨子那里的孔子,仍在那里斗来斗去。他们可能没想过,孔子的第一重身份,其实是个老师。
不过不管他们有没有想过,真正让孔子成为后世那个影响深远的孔子的,正是这第一重身份。正是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教育方法,让儒家从孔子之后三百年,代代相传,挨过了秦朝那段惨淡的岁月,终于发扬光大,否则,又哪儿来的今文经学呢?
那么从孔子之后,到董仲舒之前,这些儒家弟子们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
展开
——雾满拦江(知名历史作家)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第一次交锋,复活故纸烟云里的意识形态之争,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可不察。
——押沙龙(知名历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