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青少年经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之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据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IQ(智商)的高低,而80%取决于EQ(情商)。姑且不论其结果的正确与否,单从中我们起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工作效率的高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其情感取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不管是在大众体育活动和中小学的体育课上,还是在有竞争的运动会中,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情感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在一起,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刺激,有利于人的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最好的例子就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他从年青时就开始醉心于体育运动,甚至在监狱中也坚持体育锻炼。他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我从来相信,人的体育锻炼不但对身体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从前,有好多次我烦恼的时候,就跑到健身房对着拳击沙袋一通猛打,免得冲着同事,甚至是警察发火。”
青少年,身体健康才会朝气蓬勃,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疲劳、睡眠不足和疾病,就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在所有情绪自我调节技术中,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能是最令人满意的一种。这里的“锻炼”,是指诸如跑步、快走、游泳等一些可长期坚持的活动,不包括做家务之类的日常活动。由于体育锻炼能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改善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故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锻炼,定能使你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