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内,由圆明、万春、长春二三园组成。这里原为明代一位皇戚的故园,清代雍正皇帝即位(1723年)后把圆明园辟为御园,之后历代扩建,到了清代最鼎盛的乾隆年间,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前后经历了6个皇帝,花费了150年时间,终于建成为集当时中外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一座皇家园林。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47万平方米,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三园各有自己的宫门和殿堂,园内河流潆洄,堤岛相望,同中有园,景中有景,名树奇花遍植,奇岩怪石巧布。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共有楼台殿阁、亭榭轩馆150余处,均装饰豪华富丽、金碧辉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40处,如正大光明、九州清晏、天然图画、碧桐书院、长春仙馆、武陵春色、平湖秋月、蓬岛瑶台等。在长春园中还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官苑,俗称西洋楼。
就是这座辉煌的绝代名园,竟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1900年被八国联军先后两次彻底洗劫,园中珍宝被掠夺一空,整座园林被纵火焚毁。圆明园废墟的遗址上一片瓦砾,满目凄凉。仅存的大水法、远瀛观、万方安和等残迹,留给人们无限的追思。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造景最率富、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远在金、元时期,著名的瓮山风景胜地就在此地,明代曾在此建圆静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该地得到大规模修建,瓮山改为万寿山,此地改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焚清漪园,同中许多建筑物惨遭毁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全部海军经费予以重建,历经10年才得以竣工,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部分建筑又被八国联军焚毁。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占地约29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3/4,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各式古建筑3000余间,有林木30余万株。园林汇集了我国北雄、南秀的同林艺术特色,葱郁苍翠的万寿山衬托着碧波万顷的昆明湖,湖光山色,云影松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