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的艺术随笔/肖复兴文集
0.00     定价 ¥ 30.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7169234
  • 作      者:
    作者:肖复兴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近著有《肖复兴散文100篇》、《肖复兴新散文画作》两卷、《肖复兴音乐文集》三卷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艺术随笔》是一本作者以三十余年时间积累的艺术笔记。作家肖复兴自幼热爱艺术,本书从古今中外美术音乐文学几方面谈艺说人,由此论及人生与世事,尤其杂以作者与艺术家交往和到艺术家故地寻访文字,均涉笔成趣,不仅可读性强,又有难得的思想洞见。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的艺术随笔》:
  真是想象不出了,1922的春天是什么样子了。为什么经亨颐先生在白马湖畔一招呼,那么多的文人,现在听起来名声那样显赫的文人,一下子就抛弃了都市的奢靡与繁华,都来到了荒郊野外的这里办起了这所春晖中学?当时号称“白马湖四友”,除了夏丐尊年长一点,1922年是36岁了,朱光潜只有25岁,而朱自清和丰子恺只才有24岁。现在,真的是难以想象了。那毕竟不是短暂的观光旅游。
  走出校园的后门,过了树阴蒙蒙的小石桥,终于走到了经亨颐先生和夏丐尊等诸位前辈曾经走过的白马湖畔了。二月春光乍泄,阳光格外灿烂,真的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那样:“山是要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遥远的历史中涌出,蔓延在白马湖中,荡漾起波光潋滟的涟漪,晃着我的眼睛。
  经亨颐的“长松山房”、何香凝的“蓼花居”、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夏丐尊的“平屋”……一一次第呈现在眼前。虽然“晚晴山房”是后来新翻建的,“蓼花居”已成废墟,但毕竟还有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的房子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房子都是依山临湖而建,按照眼下的时尚,都是山间别墅,亲水家居,格外时髦的。但现在的房子所取的名字,能够有他们这样的雅致吗?“富贵豪庭”、“罗马花园”……那些俗气又土气得掉渣儿的名字,怎么能够和“小杨柳屋”、“平屋”相比呢?名字不过只是符号,符号里却隐含着一代人心里不同的追求。小院里原来是种着菜蔬的,要为日常的生活服务,现在栽满花草,还有郁郁青青的橙树,越冬的橙子还挂在枝头,颜色鲜艳得如同小灯笼。屋子都很低矮,完全日式风格,因为无论经亨颐还是夏丐尊,都是留日归来,当年他们是春晖中学的创办者和主要响应者。走进这些小屋,地板已经没有了,砖石铺地,泥土的气息,将春日弥漫的温馨漫漶着。简朴的家具,能够想象出当年生活的样子。书房都是在后面的小屋里,窗外就是青山,一窗新绿鸟相呼.清风和以读书声,最美好的记忆全在那里了。
  在世风跌落、万象幻灭之际,世外桃源只不过是心里潜在理想的一种转换,散发弄扁舟,从来都是猛志固常在的另一种形象。上一代文人的清高与清纯,首先表现在对理想实实在在的实践上,而不是在身陷软椅里故作的姿态之中。在谈论白马湖和春晖中学的时候,现在的人们都愿意谈论他们的文化成就,夏丐尊确实在他的“平屋”里翻译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朱光潜的美学处女作《无言之美》和丰子恺的漫画处女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也都完成在白马湖畔。在回顾历史时,白马湖确实成为了一种象征。其实,相比较其文化成就,上一代文人在历史转折的时候走向乡间的民粹主义和平民精神,是让现在的人更加叹为观止的。道理很简单,现在谁愿意舍弃大都市而跑到这样的乡村里来呢?跑到藏北的马骅,只是一个另类。而当初却是一批真正的文化精英,他们愿意从最基础做起。而不是舌灿如莲,夸夸其谈于走马灯似的各种会议和酒宴之中。
  他们确实是在实实在在做事,夏丐尊建造“平屋”时的一个“平”字,就是寓有平民、平凡、平淡之意。仅朱自清一人每天上午下午就各有两个小时的课要上。而丰子恺一人是又要教美术又耍教音乐得拳打脚踢。现在。在我们的教室里,却难得见到我们的教授一面了,我们的教授正在忙着让自己的学生帮助自己撰稿出书卖文赚钱了。
  走进夏丐尊的“平屋”,这种感觉更深。这是他用卖掉祖宅的钱在这里盖起的房子,他要把根扎在这里,他的妻子一直住在这里,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这“平屋”里去世。在他的那间窄小的书房里,暗暗的屋子,低矮得有些压抑,只有窗户里透过山的绿色和风的呼吸,平衡了眼前的一切。想象着当年的冬夜里,松涛如吼,霜月当窗,夏先生在这里拨拉着炉灰,让屋子稍微暖和一些,自己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一灯如豆的洋灯下艰苦工作到夜深的样子,直觉得恍如隔世。
  夏先生的一个孙侄正在院子里,他已经60多岁,在看守夏先生的“平屋”。院子里夏先生亲植的那株紫薇还在,那时,夏先生常常邀请朱自清到这株紫薇花下喝酒,把酒临风,对花吟诗,他们最大的享受就是这些了,而他们最美好的寄托也就存放在这里了。
  “它长得很慢。夏先生在的时候,就是这样子。
  ”夏先生的孙侄指着紫薇对我说。
  走出“平屋”小院,就是朱自清先生说的小马路,小马路前面就是白马湖。如今,小马路的两边,还是一株间一株地种着树,却不是小桃与杨桃,而是杨柳。杨柳在暖风中不住地摇曳,白马湖水在阳光下不住地闪耀。想起朱自清先生写白马湖的诗句:“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也想起当年看到湖边系着一只空无一人的小船时候他说过的话:“我听见了自己的呼吸,想起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真觉物我双忘了。”也许,可以这样说,前者是他们这一代人心中常常涌起的诗意,后者是他们的追求的境界吧?只可惜,这两样,如今的我们都缺少了,而且不以为渐渐失去的弥足珍贵。
  ……
展开
目录
上辑
用直春行
白马湖之春
春天温暖的水
忧郁的孙犁先生
想念王火先生
致达成
周信芳和梅兰芳
从菱窠到慧园
长啸一声归去矣
梅州访张资平
佗城遇萧殷
萧红故居归来
如何面对梁思成塑像
蔼蔼长者
初春的思念
君子一生总是诗
无爵自尊贲园书
花之语
艺术之光在哪里
文人的友情
刻进时代里的艺术
雕塑上的风云
早春二月
——怀念孙道临先生
想起了叶盛章
花飞蝶舞梁谷音
老板的汗血马和骆玉笙的花盆鼓
“制高点”
舞者“巫”:杨丽萍启示录
余男的启示
看到童自荣先生
宋飞为什么流泪
激情的舞台
我们为什么纪念曹禺
两个哈姆雷特
繁华落尽后
十万春花如梦里
——关于焦菊隐和他的戏剧论文
如何纪念老舍先生
于是之和一个时代
80年代北京人艺

下辑
谁打翻了莫奈的调色盘
阿尔的太阳
邂逅毕加索
在巴塞罗那和高迪相逢
纽约遇蒙克
雷诺阿听音乐会去了
拉伯雷故居记
布拉格雨霏霏一
在涅果什故居
德里纳牌香烟
卡夫卡故居
米兰·昆德拉和霍拉巴尔
几位作协主席
在贝尔格莱德当一回诗人
橡树公园
我们便身在天堂
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简洁是最美的生活
偶遇帕蒂·史密斯
阿维尼翁之夏
美丽的手语
你是要画还是要猫
你还能动得流泪吗
痛感与性感
浪漫的丧失
忠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