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透明土和光学测量技术
第1章 透明土技术
1.1 背景技术
1.2 透明土的类型
1.3 本书的目的
1.4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光学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2.1 概述
2.2 岩土工程中的图像技术应用
2.3 图像技术在其他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2.4 本章小结
2.5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应变和应力的光学测量技术
3.1 概述
3.2 目标跟踪
3.3 数字图像相关
3.4 干涉测量法
3.5 光测弹性学
3.6 断层摄影术
3.7 本章小结
3.8 本章参考文献
第2部分 透明土研究综述
第4章 透明土的研究进展
4.1 概述
4.2 人工合成透明土体的发展
4.3 透明土在岩土工程模拟试验方面的研究进展
4.4 透明土变形测量方面的研究进展
4.5 透明土在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中的应用可行性
4.6 本章小结
4.7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Iskander对当前透明土研究的看法
5.1 概述
5.2 过去
5.3 现在
5.4 未来
5.5 本章小结
5.6 本章参考文献
第3部分 透明土岩土特性研究
第6章 单轴压缩试验对比:以透明砂与标准砂为例
6.1 概述
6.2 单向压缩试验概况
6.3 单向压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6.5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孔隙液体对透明土特性的影响研究
7.1 概述
7.2 室内试验概况
7.3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7.5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透明土岩土特性的大数据对比研究
8.1 数据库的形成
8.2 粒径分布对比
8.3 一维压缩试验对比
8.4 直剪试验对比
8.5 三轴试验对比
8.6 动力特性对比
8.7 本章小结
8.8 本章参考文献
第4部分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第9章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
9.1 引言
9.2 数字成像
9.3 运动估计方法
9.4 数字图像相关
9.5 数字图像相关误差分析
9.6 自适应互相关
9.7 数字图像相关(DIC)和自适应互相关(ACC)比较
9.8 本章小结
9.9 本章参考文献
第lO章 Geo-PIV技术及其操作
10.1 引言
lO.2 软件验证
10.3 软件使用
10.4 故障诊断
10.5 实例操作
10.6 本章小结
10.7 本章参考文献
第5部分 透明土的应用研究
第11章 浅基础模拟
11.1 概述
11.2 透明土的配制
11.3 浅基础模拟试验的建立
11.4 浅基础试验结果分析
11.5 荷载板模型试验
11.6 荷载板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11.7 本章小结
11.8 本章参考文献
第12章 桩基础模拟I:以常规实心桩静压为例
12.1 概述
12.2 模型试验系统
12.3 模型试验准备
12.4 试验结果分析
12.5 本章小结
12.6 本章参考文献
第13章 桩基础模拟Ⅱ:以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为例
13.1 概述
13.2 非侵入可视化模拟试验
13.3 试验结果分析
13.4 TC桩与传统静压桩的对比
13.5 讨论
13.6 本章小结
13.7 本章参考文献
第14章 桩基础模拟Ⅲ:以管桩贯入为例
14.1 概述
14.2 室内试验系统介绍
1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14.4 本章小结
14.5 本章参考文献
第15章 桩基础模拟Ⅳ:以相邻桩的打设为例
15.1 概述
15.2 数字图像相关
15.3 实验室模型测试
15.4 试验结果
15.5 本章小结
15.6 本章参考文献
第16章 桩基础模拟V:以细长桩压屈稳定为例
16.1 概述
16.2 透明土模型试验
16.3 单桩压屈试验结果分析
16.4 多桩压屈试验结果分析
16.5 透明土屈曲模型试验的局限性
16.6 本章小结
16.7 本章参考文献
第17章 快速贯入模拟I:非侵入可视化观察
17.1 概述
17.2 试验步骤
17.3 观测和结果
17.4 讨论
17.5 本章小结
17.6 本章参考文献
第18章 快速贯入模拟Ⅱ:最终贯入深度
18.1 概述
18.2 试验方法
18.3 试验结果
18.4 试验的可重复性和“空气冲击流”对贯人深度的影响
18.5 数据分析方法
18.6 本章小结
18.7 本章参考文献
第6部分 透明土的本构关系研究
第19章 透明颗粒土的本构模型研究
19.1 概述
19.2 三轴剪切试验
19.3 状态参数指标
19.4 峰值应力比和相变应力比
19.5 透明颗粒土的状态相关模型
19.6 材料常数的确定
19.7 模型的性能表现
19.8 应力一应变一剪胀关系的模型模拟
19.9 带有状态指数的峰值强度和最大剪胀的模型模拟
19.10 讨论
19.11 本章小结
19.12 本章参考文献
第7部分 本书总结
第20章 结论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