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梦释戏的心理分析方法臆说
一、因情成梦
二、因梦成戏
三、情痴而幻
四、戏与梦同
五、人生如梦
色彩习俗与戏曲舞台的色彩选择
一、戏曲舞台色彩选择的特点
二、戏曲舞台色彩的表现功能
三、戏曲舞台色彩表现功能的获得
隆礼贵义的伦理精神与古典戏曲的道德化倾向
一、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二、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三、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
文化之谜:血污中的灿烂文明——试论戏曲勃兴于元代的原因
一、诸说献疑
二、我之浅见
悲喜沓见离合环生——古典戏曲审美形态的优长与缺失
一、戏曲分类批评的几种主要方式
二、关于古典戏曲中有无悲剧的争论
三、西方戏剧审美形态的优长与缺失
四、古典戏曲审美形态的优长与缺失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兼评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经济决定论”
一、“经济决定论”的困境
二、“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
三、戏曲晚熟与传统文化生态
四、戏曲晚熟与文化平民化进程
中国古典悲剧二题
一、悲剧人物
二、悲剧快感
古典戏曲时空意识论
一、古典戏曲所表现的时空意识
二、古典戏曲所表现的时空关系
三、古典戏曲时空意识的形成
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
一、文学视野中的戏曲史
二、思想蕴涵的深刻性与丰富性
三、戏剧情境的生动性和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与独特性
四、诗性品格的弱化与丧失
论元人杂剧中的“贪淫破家”悲剧
一、“贪淫破家”悲剧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外文学对婚外情的不同态度
三、“贪淫破家”悲剧的男性中心主义立场
四、“贪淫破家”悲剧对人性弱点和纳妾制度的批判
戏曲程式的文化蕴涵与历史命运——兼论现代戏曲符号体系的建构
一、现代戏曲符号体系建构的滞后性
二、戏曲程式的本质特征
三、戏曲程式与“法式古人”的文化取向
四、戏曲程式的作用与“暂时”性
五、戏曲程式与戏曲特色的保持
《小孙屠》:元南戏中的“贪淫破家”悲剧
一、《小孙屠》的作者及其悲剧性
二、《小孙屠》对妓女制度的批判
三、《小孙屠》的婚姻家庭观
四、《小孙屠》对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揭露
《张千替杀妻》杂剧斛律
民俗与戏曲的俗文化品格
一、戏曲属于俗文化
二、戏曲对民俗的承载
三、民俗的地域差异与戏曲形态
四、戏曲对民俗活动的依赖
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古典戏曲的影响
一、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突出地位
二、史官文化与古代戏曲的题材选择
三、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戏曲的渗透
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
一、节日在民众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节日娱乐与岁时宴集聚戏之俗
三、节日民俗环境与戏曲文化的传播
四、节日民俗与戏曲文化形态
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的民俗学解读
一、通说质疑
二、传统思维模式与戏曲的圆满之美
三、循环发展观念与戏曲的圆满之美-
四、尚圆习俗与崇尚圆满的审美取向
精神的渗透与功能的混融——宗教与戏曲的深层结构
一、装神弄鬼与戏曲表演
二、因果业报观念与戏曲结构模式
三、宗教幻想与戏曲情节的传奇性
四、形神二元论与戏曲的传神特色
西学、国学与20世纪的戏曲学
一、西学与20世纪的戏曲学
二、国学与20世纪的戏曲学
南戏体例“输入”说质疑——以《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为例
一、《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之同
二、《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之异
古代戏曲中的宗教剧及其特点
一、古代戏曲中有宗教剧但不够“纯粹”
二、戏曲宗教剧不够“纯粹”的原因
中国与印度戏剧体例“逼肖”说质疑
一、中印戏剧体例“逼肖”说的提出
二、中印戏剧文体貌同而实异
三、结语
《牡丹亭》与宗教智慧
一、《牡丹亭》的剧情建构与宗教智慧
二、《牡丹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宗教智慧
三、《牡丹亭》的艺术魅力与宗教智慧
新编昆剧《公孙子都》斜律
地方戏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以川剧高腔《欲海狂潮》为例
一、奥尼尔及其《榆树下的欲望》
二、改编之作《欲海狂潮》的贡献
三、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关于《欲海狂潮》的结尾
历史剧四题
一、历史剧概念的传人
二、戏曲历史剧在世界剧坛上的地位
三、对改革开放30年戏曲历史剧创作的总体估价
四、关于戏曲历史剧的研究
元代宗教剧的蕴涵及游戏品格
一、元代宗教剧的蕴涵
二、元代宗教剧的游戏品格
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论地方戏的特质及其未来之走势
一、地方戏众多是戏曲的独有景观
二、戏曲“地方化”发展模式的生成
三、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是戏曲的重要特征
四、“地方化”与戏曲的生命力
五、地方戏“趋同”没有出路
“跨文化京剧”的历程与困境
一、“跨文化京剧”剧目考索
二、“跨文化京剧”的历程
三、“跨文化京剧”的困境
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
一、藏传佛教在元佛教剧中缺位
二、元代佛教剧主要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