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史片断
﹒老照片里的祖辈、父辈
﹒网上查到的外公史料
二、童年 ﹒少年 ﹒今日同窗
﹒漂泊童年
﹒读书少年
﹒“一中”同窗
﹒“五中”四友
三、清华园的匆匆过客
﹒遭遇“分科”
﹒点滴启蒙
﹒“荒岛”插曲
四、哈尔滨岁月
﹒“哈工大”循环
﹒美学发烧友
﹒三十而“婚”
﹒友圈
﹒安家哈尔滨
五、在“软”字上做文章
﹒第二次“发烧”
﹒多向度探试
﹒惊喜“模糊性”
﹒应急的献礼
﹒定格“软”传统
六、讲“软软”的课
﹒半个世纪一门课
﹒从“描述性”转向“阐释性”
﹒博采众“软”
﹒无形的备课:“软”思索
﹒提纲挈领编《图说》
七、结缘中国近代建筑:“软”接触
﹒从S型曲线说起
﹒参编“建筑三史”
﹒梁思成先生改稿
﹒跟刘敦桢先生编教材
﹒大百科改稿
﹒参编《总览》
﹒教材改版:确立“现代转型”主题
﹒撰写《虞炳烈》
八、一本“软软”的书
﹒聚焦中国建筑美学
﹒借用“绳圈”图解
﹒从单体建筑形态切入
﹒组群范式:庭院式布局
﹒伦理理性:突出一个“礼”字
﹒物理理性:抓住一个“因”字
﹒追索“建筑意”
﹒意境探析Ⅰ:召唤结构
﹒意境探析Ⅱ:鉴赏指引
九、“软”的升级:读解三“道”
﹒退休后写“之道”
﹒释“有无之道”
﹒建筑之道Ⅰ:本体论的审视
﹒建筑之道Ⅱ:艺术论的审视
﹒中国建筑之道Ⅰ:从“基本型”说起
﹒中国建筑之道Ⅱ:多层面“有无”诠释
﹒中国建筑之道Ⅲ:用“有”极致和用“无”范例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