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邻里单位:研究与设计的难题
研究缘起
研究定位
本书结构
注释
2 邻里单位:一种设计范式
邻里思想及其历史
背景价值观念
显性价值观念
隐性价值观念
邻里思想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
弊端
结论
注释
3 研究手段及受访者对居住环境的印象
研究范围
研究路线
实体场所与感受:不同群体的差异性
住区:一个小社会
住区:一个避风港
住区:呼吸的空气
住区:舒适之源
住区:实体空间
住区:公共服务的渠道
不同家庭周期阶段的感受差异性
满意度与优先顺序
摘要与结论
注释
4 住区与邻里
意象与价值观念
集体意象
集体意象的差异性
调查结果与邻里单位思想的比较
住区与邻里的对比
摘要与结论
关于方法论与调查结果的说明
注释
5 住区作为实体空间:场所
理想的场所与硬件
不良的场所与硬件
场所缺失与场所恶化:空间失谐的两个方面
理想场所与硬件的距离阈值
摘要与结论
关于边际偏好与绝对偏好间差异性的几点说明
注释
6 总结:调查结果的综合考量
调查结果及其启示
住区的环境作用
住区的形式
住区的实体场所
居住环境体验的群体差异性
摘要与结论
注释
7 寻求全新的设计范式
寻求选择
综述:前人对替代性方案的探寻
替代性方案的考虑因素
符合标准的提案
城市形态的民主化
公共资源的补偿性配置
公共选择范式下的贫民窟化
社会群体的去贫民窟化
策略组合
结论
注释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补充表格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