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多坎坷
出生山阴水乡里
贫寒人家苦难多
辗转伴读路
自许中国才子,岂止临浦才子
初见晴朗又陷窘迫
“还债?气节?气节?还债?”
第二章 文齐福不齐
一碗鸡汤断了举人路
清官救国梦遇上科举改革
教会学校谋生计
一朝中第朝中面圣
痴梦中觉醒
第三章 从教育之救国路
琴石岗初识三民主义
撰文著书初显革命情怀
痛诤友之不复,怅国事之多艰
《女子论说文范》显进步
教科书引发的外交风波
民国中改订《幼学琼林》
叹国文每况愈下,编《国文新范》
推心置腹解误会,家中变故催人归
第四章 行演义之道路
人到中年,痛失贤妻
临江书舍教书著述
《清代史论》获赞誉
愿为史家之羽翼,不当子虚乌有先生
务求确凿,不尚虚诬,
自成一家“演义体”
出版碰壁皆因不愿扭曲历史
清史出版费周折,幸赖友人出妙计
整编留青别集十三卷
《聊斋志异》读出灵感,演绎《客中消遣录》
两度姻缘,胡皆中断
演义一代太后慈禧
增订《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第五章 登演义之巅峰
兴亡原系匹夫身
《元史通俗演义》成书,一时后无来者
于繁复史料中抉择钩考,
终成《明史通俗演义》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与其文胜而失其实,毋宁质胜以存其真
一己之躯,保护孔氏宗祠
筹备唐史演义,贬斥恶书之害
立志写完中华几千年历史
治学严谨,爱生如子
痛恶君主专制,缅怀革命先烈
捐稿费声援爱国群众
一代演义大家熔高文典史于一炉
第六章 国难中度晚年
重新走上讲台,续著《写信必读》
废除中医风波
兴教育,办实业
痛国难哀国民
编撰《联对作法》,传承文化精华
花甲之年校勘《天乐志》
拒绝日伪政府的邀请
为抗日烈士写墓志铭
一生多坎坷,唯求解民忧
蔡东藩大事年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