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步入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教育部早在几年前也推出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强调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一批***高校智库。我国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建设从此迎来了历史性的春天。
目前,我国智库建设以426家位列全球第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9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23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35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40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第59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第67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第84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87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96位)等9家进入全球智库百强。尽管如此,但从全球智库排名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仍相对滞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泛化、泡沫化、低水平传播等倾向。一些商业机构以及完全不具备智库建设基本资质的机构也摇身一变为智库,导致智库泛化现象。个别智库在运行机制和研究团队建设尚未完善,还未有高质量思想产品,尚停留在形式建设阶段的情况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影响力拓展,使得智库成为低水平信息传播的平台。一些媒体机构也开办了智库,使得智库与媒体的功能定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王莉丽,2017),存在着公信力不足,针对性不强,人才结构不合理,影响力有限,研究水平不高,成果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国际话语权缺失等问题,直接制约我国新型智库的发展,亟需在深化改革发展中加以解决。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新型智库只有“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等这些党和国家重大关切,准确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现实性政策研究,才能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也才能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