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中华民族精神振兴升华之历史机缘
第一节 救亡图存:东方醒狮的怒吼与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血浓于水: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一、四万万华夏儿女气壮山河的生死抗争
二、爱国将领、地方实力派和广大爱国官兵的抗日举动
三、国民党政府内外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第三节 砥柱中流: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一、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
二、为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牺牲精神与献身精神
第四节 风云际会: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对侵略战争的正义宣判
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支持
三、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以大国姿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
第五节 广西特殊的政治文化历史地理条件
一、独特的史地文化风貌是桂林抗战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新桂系上层战时政策是桂林抗战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桂林抗战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从桂林抗战戏剧之群众性特征论及
第一节 在抗战烽火中前进的中国剧运
第二节 桂林抗战戏剧运作方式的群众性
一、各行各界救亡戏剧团体的纷纷建立
二、轰轰烈烈的抗战戏剧表演活动
三、台上台下的交流互动——独具魅力的“文化场”
第三节 桂林抗战戏剧题材的人民性
一、现实主义戏剧题材的追求
二、昂扬振奋的抗战救亡戏剧
三、批判黑暗腐朽解剖现实社会的锋利匕首
第四节 桂林抗战戏剧形式的民族性
一、戏剧“大众化”与“通俗化”的探讨
二、以“对话”见长的话剧独占鳌头
三、在抗战烽火中重放光芒的传统戏曲
小结
第三章 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从桂林抗战音乐之和谐性特征论及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下中国音乐方向的转变
第二节 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兼容并存
一、多元化抗战音乐阵营的形成
二、在同一战壕并肩作战团结奋进
三、和而不同各抒己见的艺术争鸣
第三节 社会各阶层民众风雨同舟投身抗战音乐
一、青年学子报效国家的抗战宣传
二、少年儿童团结救国的战斗歌声
三、社会各界民众积极投身抗战音乐活动
四、气壮山河的桂林抗战歌咏大会
第四节 不同音乐题材、音乐体裁表演形式的艺术荟萃
一、汇聚各类音乐题材,反映鲜活时代风貌
二、运用多种音乐体裁,尽情渲染艺术效果
三、采用不同表演形式,演绎音乐艺术魅力
小结
第四章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从桂林抗战文学之传承性特征论及
第一节 抗战旗帜下崛起的中国现代文学
第二节 高擎为现实服务为抗战服务大旗
一、自觉承担文学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
二、中国文学“文以载道”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三、关于文学“大众化”与“民族化”问题的思考
第三节 桂林抗战文学与民族精神风骨的呐喊
一、熔铸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共同信念
二、歌颂民族英雄抨击投降卖国
三、寄托对家国乡土人民的深深眷恋
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四节 文学创作风格的理性回归与对社会的深刻审视
一、从浮浅走向沉稳的文学创作风格
二、向着暴露讽刺转变的文学创作倾向
三、向着多元化发展的文学创作趋势
小结
第五章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从桂林抗战美术之开放性特征论及
第一节 与时代风雨兼程的中国抗战美术
第二节 从庙堂艺术走向中国社会大舞台
一、满腔热忱投身人民抗战的滚滚洪流
二、筑起团结开放的文化战斗营垒
三、走进火热的战争生活从事艺术创作
第三节 包容式发展与桂林抗战美术文化的繁荣
一、记录伟大历史伟大民族精神
二、在抗战烽火中携手奋进的漫画与木刻艺术
三、传统画种流光溢彩新兴画种脱颖而出
第四节 在奔腾开放的时代洪流中演绎英雄乐章
一、驰骋在广阔天地的文艺轻骑兵
二、由闭塞到开放的美术交流
三、普及与提高兼顾的美术教育
小结
第六章 勇于创新,百折不挠:从桂林抗战传媒之开拓性特征论及
第一节 抗战号角声中催进的中国传媒
第二节 铁肩担道义开创抗战新闻事业新天地
一、标杆人物引领桂林抗战传媒破浪前行
二、成立战时新闻通讯机构推进抗战传媒发展
三、创办报纸杂志构筑抗战新闻阵地
四、建设桂林广播电台对话战争现场
第三节 高擎战斗旗帜服务于民族抗战的新闻报道
一、树立时代使命感做勇敢的新闻战士
二、把握时代脉搏宣传全民抗战团结抗战坚持抗战
三、以战斗风格强力报道中国军民抗战的伟大场景
四、积极报道文化城活动推进桂林抗战文化发展
第四节 铁手扭乾坤书写抗战出版事业新篇章
一、发展现代印刷企业保障抗战传媒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