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外包与劳动力市场研究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5200632
  • 作      者:
    作者:史青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史青著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外包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合运用了系统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本书的思路为: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国际贸易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文献按照工资、就业、劳动力需求弹性三方面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分别阐述了国际贸易对工资、就业、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书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分别考察了企业出口及外包对员工工资、就业结构、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就业数量、劳动力自身需求弹性以及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交叉需求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劳动力市场波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同时从企业研发策略互动的视角验证了“出口中学”效应,得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同的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劳动力类型分类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写作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述评
第一节 国际贸易对工资的影响
一、理论综述
二、实证综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一、理论综述
二、实证综述
第三节 国际贸易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一、理论综述
二、实证综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
第一节 国际贸易对工资的影响机制
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观点
二、新新贸易理论的观点
第二节 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国际贸易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机制
一、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国际经济学意义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劳动经济学意义
三、国际贸易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机制之一:规模效应
四、国际贸易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机制之二:替代效应
五、劳动力需求弹性:行业层面与国家层面
第四节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中国企业出口对员工工资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介绍——广义倾向得分法
第三节 中国企业出口的特征性事实
第四节 数据处理与统计描述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二、数据描述
第五节 实证分析的初步结果
第六节 基于不同情况的稳健性检验
一、不同技术行业的影响
二、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影响
三、不同经济性质的影响
四、不同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企业出口对就业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模型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变量描述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二、各变量描述
第四节 实证分析的初步结果
第五节 稳健性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企业出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框架
一、理论模型
二、计量模型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变量描述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二、各变量描述
第四节 实证分析的初步结果
一、劳动力自身需求弹性
二、劳动力交叉需求弹性
第五节 稳健性分析
一、不同技术行业的影响
二、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影响
三、不同经济性质的影响
四、不同经济区位的影响
五、关于GMM模型的深入探讨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外包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设定
第三节 外包指标测算及数据描述
一、外包指标测算
二、各变量描述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劳动力自身需求弹性
二、两类工人交叉需求弹性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
一、比较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
二、长期劳动力需求弹性
三、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影响
四、剔除纯出口企业
五、金融危机之后的劳动力需求弹性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波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假说
一、比较优势效应
二、规模经济效应
三、自我选择效应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衡量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处理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基准检验:劳动力需求弹性与出口强度
二、考虑劳动力异质性
三、内生性的讨论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一、不同的度量指标
二、区分不同的样本
第六节 结论和政策含义
第九章 出口中学:基于企业研发策略互动的视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估计方法
一、模型构建
二、估计方法——贝叶斯MCMC
第三节 数据描述和空间权重矩阵设置
一、数据处理与指标构建
二、空间权重矩阵设置
第四节 经验研究分析
一、全样本基准Tobit模型——Heckman两步法
二、全样本空间自回归Tobit模型
三、基于匹配样本的空间自回归Tobit模型
四、不同研发类型的识别
五、更多稳健性回归
第五节 结论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书总结
第二节 启示和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产业划分的技术标准
附录B 基准模型
附录C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
一、OP估计方法
二、LP估计方法
三、OP方法与LP方法的比较
四、各种方法的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