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百年纪念专辑
新诗的百年孤独——民国时期诗学观念的变化
口语和八十年代——一代人的成长和一个平台的形成
活到这把年纪自己必须回答自己的提问——关于中国新诗百年
从“蝴蝶”“天狗”说到当代诗的“笼子”
后浪漫主义诗学:对当代中国新诗的一种观察
新诗史与作为一种认识装置的“传统”
汉语新诗的小逻辑——重思《野草》的位置和潜能
阅读的德性:方法、信念与限度
翻译与传播:中国新诗在英语世界
雪豹手记(三则)
博大生命:骆一禾与1980年代诗歌
银河系
奥斯维辛百花盛开(15首)
这么完了吗?(17首)
怀念一个诗人
有时候踩着烟灰(10首)
舞台上没有诗人——想起吴宇清
生于六十年代
西北风就酒(15首)
一只赴约的鸟(19首)
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15首)
午夜的孩子(6首)
虚构的破绽(11首)
穿越词语
泪水作为可燃物(13首)
证据(10首)
远乡(10首)
新年访谈录(7首)
修剪(8首)
土地上的铁(10首)
观察一只羊(9首)
念亲恩
如何再向北(25首)
回不去的故乡
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18首)
长调
在肇源
路途
住在家里的诗
虚构一次流亡(9首)
日子就这般一去不回(15首)
巴别塔
乌勒贝克的诗
磨铁读诗会
第一组5首
映像
封面诗人
驻刊艺术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