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理论与批评实践
话语:作为一种批评理论或社会实践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理论及“关键词”研究给予中国的意义
在话语的反叛与突围中断裂
——一韩东诗歌行为的回顾性考察
民间话语:中国新诗批评的新维度
现代中国文学“民间”话语的考量与反思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话语现代意义的生成与衍变
现代文化与文学之思
从“拜上帝教”看洪秀全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创立
梅光迪的民间理念与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发生
民间话语与五四白话新诗的理论建构
沈从文湘西民歌搜集整理与其新诗创作的关系
论丁玲对现代女性解放的探寻与反思
论施蛰存小说的乡土意识
关于都市与文学的几点思考
先锋的崛起与衍变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概说
从想象到革命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时代”的开创
分化与逃离
——2O世纪90年代先锋小说的危机与衍变
在反思中重建
——-20世纪90年代先锋小说的转型
先锋:中国当代文学一个未竟的命题
对生命存在的多元言说
——刘恒小说论
近20年中国先锋文学研究之回顾
当代湖北文学述与论
十七年的湖北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十七年的湖北生产建设题材小说
超越的能度与现实的限度
——跨世纪湖北文学的转型及其分析
新世纪湖北文学的先锋性考察与展望
学术书评
都市文学研究新理念与新空间的开创
——兼评李俊国的《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
现代诗歌研究的“新突破”与“新启示”
——评王泽龙的《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
开掘当代诗歌研究的新矿藏
——评李遇春的《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
十年一剑著菁华
——评张永的《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
中国悲剧精神的当代观照
——评熊元义的《中国悲剧引论》
穿过巴河,在世纪的交点找寻阳光
——评巴岸的诗集《一个世纪的怀念》
文学经典的赏与析
雾雨阴晴,镜花水月
——刘禹锡《竹枝词》与卞之琳《无题》的比较
异化的“风景”,“反讽”的诗学
——读辛笛的《风景》
“快”与“慢”的诗性逻辑
一曲悠扬而哀婉的乡村牧歌
——读沈从文的《边城》
质朴、自然而略带忧伤的辰河风情写意
——赏读沈从文的《柏子》
湘西世界的“常”与“变”
——读沈从文的《萧萧》
一幅颓败凋敝的乡土中国“浮世绘”
——读师陀的《寒食节》
乡土中国苦难人生的悲情片段
——读台静农的《拜堂》
人情冷暖的计温器,世态炎凉的风向标
——读王鲁彦的《黄金》
精颖别致的记忆花环
——格非《去罕达之路》的细读分析
海外中国研究译介
郑小琼诗歌的生态诗学表征与政治话语诉求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