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智永,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是活动于南朝·陈及隋朝的僧侣书法家,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其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布江东诸寺,传至今日。流行于诸本中的刻本北宋大观三年(一一〇九年)由薛嗣昌摹刻于陕西西安,俗称“关中本”。其中为避唐讳,“民”“基”等字皆有缺笔,赵德甫断此为天宝以后人为之,原碑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全碑共二百零二行,满行十字。
智永《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丝不苟,以真、草两种书体书写,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相对于墨迹本,此本更为含蓄、文雅。苏轼评此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宣和书谱》评:“智永善书,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师焉,于是专心不懈,妙得其体,晚年正书,遂与王羲之相后先。”《历代名家碑帖经典:智永·真草千字文》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并继承了“二王”用笔、结体、草法的特点,是学习真书和草书的好范本之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