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关学研究探微/横渠书院丛书
0.00     定价 ¥ 86.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07161
  • 作      者:
    作者:张波//米文科|总主编:王志刚//刘学智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波 江苏丰县人,博士,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兼任韩国大邱教育大学礼节文化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等。主要从事关学研究、周秦文化研究。著作有《嵇康》《张载年谱》《李颙集》(编校)、《李颙评传》《关学学术编年•宋代篇》等。在《哲学研究》(韩)、《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课题等多项。  米文科 山西汾阳人,哲学博士,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关学与明清思想研究。著有《吕柟评传》、古籍点校《泾野先生文集》等;曾先后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和《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明清关学与朱子学、阳明学关系研究”,并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之子课题“儒释道心性论史”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关于关学的研究主要是深化了对以张载为研究对象的关学学者思想的探讨,对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理论问题的辨析仍存在诸多歧解。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关学与关学史概念、关学各学派及其关学学者与朱子学、阳明学的关系等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揭示,期以正本清源,还原历史实况;另一方面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既对当前学术界各种张载哲学工夫论、认识论歧说进行辨析,又对张载、吕柟、冯从吾、李二曲等学者的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期以促进学术界对关学的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哲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展开
精彩书摘
  弘治十四年(1501),年仅23岁的吕柟考中举人,但不幸在第二年的会试中落第,直到正德三年(1508),吕柟才再次参加会试,这一次不仅会试及第,而且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当时权宦刘瑾想以同乡身份前往祝贺,却被吕柟拒绝了,此后亦不相往来。两年后,即正德五年(1510),吕柟上疏请明武宗亲临政事、听经筵讲官讲论经史,从而惹怒刘瑾,准备杀掉吕柟,吕柟遂借机辞病归乡。回到家中才几个月,刘瑾就被朝廷诛杀,受其牵累而下狱、降职和免官的陕西籍缙绅有很多,而吕柟则因其气节而免受牵连。正德七年(1512),因受王廷相等人的举荐,吕柟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但这次他在北京任职的时间并不长,正德九年(1514),就因病而再次辞官回乡。
  从正德九年至嘉靖元年(1522)这段时间里,吕柟一直在家乡高陵讲学,曾先后主讲于东郭别墅和东林书屋。嘉靖元年,吕柟被即位不久的明世宗起用,仍官翰林院修撰,并进入史馆纂修《武宗实录》。然而在嘉靖三年(1524),吕柟因上疏涉及“大礼”之争而入狱,随即被贬为山西解州(在今运城)判官。
  ……
展开
目录

目  录


综论篇 关学与关学史


第一章 “关学”“关学史”正名               (3)

  一 “关学”概念溯源                  (3)

  二 “关学史”编撰析论                (15)

  三 “关学”“关学史”研究述评             (20)


第二章 关学学术的历史嬗变               (27)

  一 宋代关学                     (27)

  二 金元明关学                    (30)

  三 清代关学                     (37)


上篇 宋代关学


第三章 张载工夫论研究综述               (47)

  一 “变化气质”                   (47)

  二 “大心”与“虚心”“尽心”              (57)

  三 “知礼成性”                   (60)

  四 “自明诚”与“自诚明”               (62)

  五 张载与二程工夫论比较              (67)


第四章 张载认识论研究综述               (70)

  一 “德性所知”的含义                (70)

  二 “德性所知”与“诚明所知”“天德良知”        (75)

  三 “德性所知”与“德性之知”             (78)


第五章 张载生平、家族研究                (82)

  一 武澄《张子年谱》纠误八则             (82)

  二 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释疑六则          (91)

  三 张载家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张载、张戬佚文二则为中心的考察                   (99)


第六章 张载“神”论的意义结构研究            (106)

  一 “天,神也”                   (107)

  二 “合一不测”与“妙万物”为神           (109)

  三 “穷神知化”与“存神顺化”            (111)

  四 “神道设教”                   (113)


第七章 庄子与张载气论之比较              (117)

  一 通天下一气                   (117)

  二 心斋与虚心                   (121)

  三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124)


第八章 王夫之与张载生死观之比较            (129)

  一 张载的气化生死论                (129)

  二 王夫之的“善恶生死”说              (132)

  三 “全而生之,全而归之”              (136)


中篇 明代关学


第九章 河东之学与明代关学               (141)

  一 薛蠧之学在明初关中的传播            (141)

  二 吕籹对河东之学的发展              (144)

  三 韩邦奇与河东之学                (149)

  四 吕籹之后的河东之学               (153)


第十章 王承裕与三原弘道书院              (155)

  一 王承裕与弘道书院的建立             (155)

  二 弘道书院的讲学特色               (157)

  三 弘道书院讲学的影响               (161)


第十一章 吕籹的理学思想                (163)

  一 吕籹的生平与思想渊源              (163)

  二 吕籹的理学思想                 (167)

  三 吕籹思想中的关学特征              (177)


第十二章 王之士其人其学                (183)

  一 生平与著述                   (183)

  二 学宗父师,以尽性无欲为宗            (187)

  三 推行《乡约》,以礼敦俗              (188)

  四 辟邪崇正,道法邹鲁               (189)


第十三章 冯从吾的理学思想               (191)

  一 “圣贤之学总在心性”               (191)

  二 儒佛之辨                    (194)

  三 “无善无恶”之辨                 (198)

  四 本体与工夫合一                 (202)

  五 讲学精神                    (207)


第十四章 冯从吾《关学编》述评              (212)

  一 《关学编》的编纂动机               (212)

  二 《关学编》的体例特点               (214)

  三 《关学编》的学术史价值              (217)


第十五章 明代关学与阳明学的关系            (221)

  一 南大吉对阳明学的传播              (221)

  二 吕籹、马理对阳明学的批评            (224)

  三 杨爵与阳明学者的论学              (228)

  四 冯从吾、张舜典与关学的“心性化”         (230)


下篇 清代关学


第十六章 清初关学的“朱王会通”思想           (237)

  一 李二曲的“朱王会通”               (237)

  二 王心敬的“朱王会通”               (243)


第十七章 李二曲著述考                 (250)

  一 亡佚著述                    (250)

  二 传世著述                    (258)


第十八章 李二曲良知论研究

          ——以《四书反身录》为主要文献的考察     (264)

  一 二曲良知论的内涵                (264)

  二 二曲良知论的理论特色              (273)

  三 二曲良知论的学理指向              (276)


第十九章 书院、祠祀、家族:历史视域中的张载文化

           ——以《(宣统)眉县志》《(乾隆)凤翔府志》为中心的考察                (282)

  一 书院                      (283)

  二 祠祀                      (288)

  三 家族                      (291)


附图                          (294)

参考文献                        (296)

后记                          (30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