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精要”丛书:王充》:
出身于“细族孤门”
王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他的出生地是会稽郡上虞区,而他的祖籍地是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王充的祖先曾经先后以陈、田、孙、王为姓氏。
魏郡元城王氏是春秋时期陈完(田完)的后裔。陈厉公死后,国内出现君位之争。公子陈完为逃避内乱而来到齐国,被齐桓公委以工正之职,并改称田氏。田完六世孙田叔为齐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乐安。后来田氏占夺齐国的最高统治权,史家称此后的齐国为“田齐”。至战国时.田齐称王。齐威王名震天下,雄视四方。秦灭六国,齐国覆灭。降秦称臣的齐王建活活饿死于边远的共邑。秦汉之际,楚霸王项羽封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为济北王。汉朝建立,田安失国,齐地之人谓之“王家”,于是后裔为王氏。齐景公赐姓孙氏是这一家族辉煌的一页。这段往事世代相传,族人皆以曾经姓孙为荣耀。当时也流行一人两姓的风尚。因此,王充在《自纪》中称其先世“一姓孙”。
汉武帝时,王氏家族出了一位名人叫王贺。他是济北王田安的重孙。王贺,字翁孺,一度官居绣衣御史,免职后移居元城。他的子孙繁衍,成为元城大族。王充一家为王氏宗族的支庶,他的先辈数世从军有功。
王充的曾祖父王勇,因军功封会稽阳亭侯,于是举家南迁,定居阳亭(今浙江杭州市附近)。到任仅一年,王勇便失去封爵。他无力返乡,只得落籍会稽,以农桑为业。王勇任侠使气,好打抱不平,与当地豪族有矛盾。有一年阜灾严重,谷物歉收,王勇拦路伤人,结怨甚多。到王充祖父这一代,正值西汉末年,社会秩序混乱,为避躲仇家,举家迁居会稽山附近的钱塘县,以经商为业。王充的伯父王蒙、父亲王诵,性格骨鲠,行侠仗义,敢于同豪强势力相抗,因此同当地大族丁伯结下怨恨,被迫再次迁居,落户上虞。王充就在这里诞生。
王充的家庭以农桑为生,兼营商业,家境并不宽裕.属于素族寒门。父亲早逝,少年的王充与寡母相依为命,生活更为艰难。因此,王充自称出身于“细族孤门”。王充的家世对他的性格、思想和境遇有深刻的影响。王充的家庭成员世代承继不畏豪强、敢于同恶势力抗争的传统。这种祖传家风铸就了王充勇敢、刚毅、正直的品质和愤世嫉俗、不畏强暴的性格。他没有像祖辈那样明火执仗、舞棍弄棒,而是擎起辛辣、机智、深邃的如椽巨笔,把思想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和谬论。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为了维护门阀地位和特权,大肆宣扬“生有种类”,说什么“见其父母,察其子孙”。这种血统论滦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舆论。出身低微的人受到轻视、排斥.他们之中如果出了卓越的人才,甚至被视为“妖气’’作怪。王充出身素族,又无权势之亲可依傍,当时就有人嘲笑他的先辈毫无根基,无功绩、德行和名望可言。王充并没有因此妄自菲薄,自轻自贱,而是“居贫苦而志不倦”。他认为“鸟无世凤凰,兽无种麒麟,人无祖圣贤,物无常嘉珍”。也就是说,鸟类中没有世代相传的凤凰,野兽中没有传宗接代的麒麟,人群中没有祖祖辈辈的圣贤,万物中没有世代永恒的珍奇。王充指出:禹的父亲鲧因治水失败而被舜处死,却并不影响禹成为治水的英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