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总漕研究》:
总漕,乃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的简称,是明代总管漕运的最高官员。总漕之职,在明代经历了复杂的变化①,并直接影响了清代漕运总督衙门的设置。明清总漕(漕运总督)体制,集历代漕运管理体制之大成,在中国漕运史、制度史上占有独特的篇章。同样,明代总漕群体对于漕河整治与管理、漕粮运输、漕河周边府县治理、南北经济往来等国计民生思想,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这些亦构成了明代思想史的重要内容。绪论主要讨论治水、运河与漕运的理论关系、学术史回顾、研究价值与研究思路等内容。
一、治水、运河与漕运的历史逻辑
1.治水与水利社会
一部中国史贯穿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治水的历程。农业社会的背景注定了历代统治者和劳动人民重视治水和水利建设的历史传统,从传统的大禹治水,到先秦时期的郑国渠、都江堰,秦汉时期的灵渠、秦渠、六辅渠、白渠、龙首渠、六门陂、鉴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隋代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代设官管理水利,各地大量兴修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时期的总和。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也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元明清时期的水利工程主要围绕着大运河“做文章”。这些大型水利工程无不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优良的工程技术,也是体现中华民族杰出智慧的优秀文化遗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