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十六讲》分为十六讲,辑录了章太炎、梁启超、陈柱等大师的诸子学术研究成果。行文多创建性的学术意见,富于思辩。
《诸子十六讲》分为十六讲,辑录了章太炎、梁启超、陈柱等大师的诸子学术研究成果。其中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讲选自陈柱的《诸子概论》;第二、十一讲选自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十六讲为章太炎的《诸子略说》;附录部分选自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陈柱所论以儒、道、墨、名、法、阴阳等六家为限,注重各家之基本观念及政治、教育二领域;章太炎从诸子的流别分别论述,对诸子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梁启超所论以四家(儒、道、墨、法)和四大潮流(礼制、无治、人治、法制)为主,行文多创建性的学术意见,富于思辩。
第九讲 阴阳家总论
第一节 原 流
《汉书.艺文志》云: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今考《尚书.尧典》云: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尚书.尧典》载尧、舜命官,以羲和为最先,则羲和为古代最重要之官可知。顾实云:
羲和之官,详于《尧典》,仲叔四子,分宅四裔,南交则今之安南也,朔方幽都则今之黑龙江上源也。东西至日之所出入,则更远矣。本其实测而著历象,故古之阴阳家未可轻量也。《〈汉书.艺文志〉讲疏》
《尧典》一篇,古无疑者,近人已多疑之。此问题非此所重,今弗具论。朔方即北方,南交是否交趾,或为后代所饰言,然而要之历法之学,吾国固发明甚古。据《尚书》则羲和之所掌,不过历法,殆绝无吉祥之说也。
第二节 命 名
阴阳之义,盖有三焉。一曰:日月阴阳,羲和之“钦若昊天,敬授民时”之义也。二曰:阴阳变化,此兵书之阴阳也。三曰:五行阴阳,此五行之术数之阴阳也。阴阳之名,涵此三义,阴阳家之变,亦生此三派。
第三节 流 派
由第二节观之,阴阳家盖分三派。由第一节观之,阴阳家之始固无吉祥之说。至第二派,《艺文志》谓为兵阴阳家,其说云:
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则阴阳以五胜鬼神为用,盖涉乎吉祥矣。《数术略》无阴阳类,然其《五行》类有:
《泰一阴阳》,
《黄帝阴阳》,
《黄帝诸子论阴阳》,
《诸王子论阴阳》,
《太元阴阳》,
《三典阴阳谈论》,
《阴阳五行时令》
等。其说云:
五行者,五常之刑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所不至。
由《汉志》观之,则五行之阴阳亦生于律历,盖亦本于羲和之言矣。然吾以谓此特学术屡变失宗之例,非阴阳家之本然也。而此等变化,则当以邹衍为枢纽。《史记·封禅书》云:
自齐威、宜之时,邹子之徒论著始终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用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然则阴阳家说五胜鬼神迂怪之事,盖自邹衍始矣。
虽然,观《史记.孟荀列传》云:
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吉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
《史记》此文,明邹衍之学术有四:
一、其说欲救“有国者益淫侈”而发,其归必止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足见邹衍为学之宗旨。
二、邹衍之学始于归纳法,验之于小物,得其同然,然后用演绎法以推他物,故曰“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足见邹衍治学之方法。
三、先序“今以上至黄帝”,“至天未生”,此明邹衍应用其治学之方法以说古史。
四、“先列中国名山大川”,“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赤县神州内自九州,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此明邹衍应用其治学之方法以说地理。
由以上四者观之,则邹衍之宗旨,固非怪迂阿谀者比,而其学则先重实验而后演绎,则其先盖与科学方法相近,与阴阳主运神仙方士之说当绝不同,疑《封禅书》之所云云,乃汉人所假托,非邹衍之本真也。故太史公《封禅书》虽言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特著云“自齐威、宣时,邹子之徒,论著始终五德之运”,于“邹子”之下,加以“之徒”二字,则似亦不以为邹衍之本真也。《孟荀列传》所云“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二十一字,疑为后人所妄加。原文当为:
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其文一意直下,皆言地理之事,今本《史记》于中间乃忽言五德符瑞,实不伦不类,前无所承,后无所继,附加之迹,显而易见。然则阴阳家之流为鬼神怪迂,固不得谓为邹衍始矣。彼邹衍者其阴阳家正宗乎?历数之学,虽为阴阳家之始,而不足以尽阴阳家也。
然则阴阳家,与兵阴阳、五行阴阳之异者可知矣。何也?盖阴阳家为哲学家,而兵阴阳,五行阴阳,则不过一技一艺,不足以言哲学也。彼鬼神怪迂之说,则所谓一技一艺者也。
第四节 评 议
《汉书.艺文志》云: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盖拘者一派,已失阴阳家之真面目矣。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云: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司马所评,善者不过历数之阴阳,其短者则鬼神怪迂之阴阳,班氏所谓拘者也。要之,司马、刘、班于邹衍之学有哲学之价值者,概乎其未之有闻也。
第五节 家 数
《汉书.艺文志》所载周秦阴阳家如下:
《宋司星子韦》三篇。
亡。马国翰有辑本。
《公梼生终始》十四篇。传邹奭始终书。
亡。
《公孙发》二十二篇。六国人。
亡。
《邹子》四十九篇。名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
《邹子始终》五十六篇。
亡。
《乘丘子》五篇。六国时。
亡。
《杜文公》五篇。六国时。
亡。
《黄帝泰素》二十篇。韩诸公子所作。
亡。
《南公》三十一篇。六国时。
亡。
《容成子》十四篇。
亡。朱一新云:疑于六国时人作。
《邹奭子》十二篇。齐人,号曰雕龙奭。
亡。
《闾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
亡。
《冯促》十三篇。
亡。
《将钜子》五篇。六国,先南公,南公称之。
亡。
《周伯》十一篇。齐人,六国时。
亡。
共十五家。
第一讲 儒家总论................... 001
第一节 本 原......................... 001
第二节 命 名......................... 003
第三节 流 派......................... 004
第四节 评 议......................... 006
第五节 家 数 ....................... 007
第二讲 儒家要旨................... 012
第一节 清 儒......................... 012
第二节 原 儒......................... 017
第三节 儒术真论....................... 020
第四节 《儒行》要旨................... 027
第五节 儒家之利病..................... 031
第六节 订孔(上)..................... 033
第七节 订孔(下)..................... 034
第三讲 孟 子..................... 037
第一节 传 略......................... 037
第二节 书 本......................... 038
第三节 学 说......................... 039
第四讲 荀 子..................... 044
第一节 传 略......................... 044
第二节 书 本......................... 045
第三节 学 说......................... 047
第五讲 原 道..................... 053
第六讲 道家总论................... 061
第一节 本 原......................... 061
第二节 命 名......................... 063
第三节 流 派......................... 064
第四节 评 议......................... 065
第五节 家 数......................... 066
第七讲 老 子..................... 072
第一节 传 略......................... 072
第二节 书 本......................... 073
第三节 学 说......................... 075
第八讲 庄 子..................... 080
第一节 传 略......................... 080
第二节 书 本......................... 081
第三节 学 说......................... 084
第九讲 阴阳家总论................. 090
第一节 原 流......................... 090
第二节 命 名......................... 091
第三节 流 派......................... 091
第四节 评 议......................... 094
第五节 家 数......................... 095
第十讲 法家总论................... 098
第一节 本 原......................... 098
第二节 命 名......................... 100
第三节 流 派......................... 101
第四节 评 议......................... 102
第五节 家 数......................... 103
第十一讲 韩非子................... 106
第一节 传 略......................... 106
第二节 书 本......................... 107
第三节 学 说......................... 110
第十二讲 名家总论................. 117
第一节 本 原......................... 117
第二节 命 名......................... 118
第三节 流 派......................... 120
第四节 评 议......................... 122
第五节 家 数......................... 123
第十三讲 公孙龙子................. 126
第一节 传 略......................... 126
第二节 书 本......................... 127
第三节 学 说......................... 130
第十四讲 墨家总论................. 138
第一节 本 原......................... 138
第二节 命 名......................... 139
第三节 流 派......................... 141
第四节 评 议......................... 142
第五节 家 数......................... 143
第十五讲 墨 子................... 145
第一节 传 略......................... 145
第二节 书 本......................... 147
第三节 学 说......................... 148
第十六讲 诸子略说................. 154
附 录............................. 199
一、时代背景及思潮渊源................. 199
二、政治思想四大潮流及研究资料.......... 203
三、儒家思想........................... 206
四、道家思想........................... 237
五、墨家思想........................... 255
六、法家思想........................... 272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