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编辑路上的风景/书林守望丛书
0.00     定价 ¥ 43.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5635212
  • 作      者:
    作者:卞毓麟
  • 出 版 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出版人是文化薪火的传承者,具有坚守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书林守望丛书》集中反映新时期中国出版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位出版家职业生涯中的经验与思考。将这些出版家的思想火花和书林掌故结集出版,既是对他们宝贵经验的总结,也对于未来新型的出版人才,具有深远的哺育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卞毓麟 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旋往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30余年,1998年加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致力于科技出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等。从事科普创作40年,著译《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等图书30余种,发表科普和科学文化类文章700余篇。作品屡获guojia级、省部级奖,如《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等。科普文章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受表彰为“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1990年)、“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199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书林守望丛书:编辑路上的风景》记述了作者从事科普编辑及科普创作的工作历程,分享了作者多年来从工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思考,真实且实用。其间的人物掌故、品评鉴赏以及对新时期编辑出版工作的探索,均具有宝贵价值。
  《书林守望丛书:编辑路上的风景》分从“《编辑的故事》说起”“108种书的中译本”“在阿西莫夫家做客”“《我是编辑》启示录”等16章。
  《书林守望丛书:编辑路上的风景》作为“书林守望丛书”的一种,将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积累与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书林守望丛书:编辑路上的风景》:
  “改行”的消息
  1998年3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留下最后一张工作照,两天之后乘上南下的火车,我来到了上海。
  “卞毓麟改行了。”在一个不算大的圈子里,这事有点“新闻”的味道。
  最先叙说这一“动向”的,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会的内部通讯《星云》。该刊1998年第2期刊登了一则题为《卞毓麟移居上海》的简讯,共五十来字:
  北京天文台教授卞毓麟最近已决定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任职。卞毓麟为著名科普作家,对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颇有研究。
  一年后,《文汇报》在1999年2月25日第6版刊出一篇报道《上海科教社创一流科普出版基地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南下加盟》:
  本报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从引进科普专门人才着手,争创一流科普出版基地。去年,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编审卞毓麟南下加盟该社,在国内科普界和出版界引起反响……
  又过了一年,《科学时报》分别在2000年7月和11月,以《发球员·二传手·时装设计师》和《科普重担需有心人挑》为题,两次刊出对我的专访,从“角色转换”谈到科普与人文、科普与科研、科普与出版等等。
  2001年2月2日,《科技日报》在《科普周刊》“阅读”版刊出书评《“哲人石”的魅力》,开篇写道:
  记得那是在三年前的一个冬夜,聊起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南下,调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一事,我和京城几位热心科普的朋友都深以为憾。
  不过,也有人说,卞毓麟南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实现了角色转换,一定会更起劲地为科普“摇旗呐喊”;科普因他而在出版界、大上海多了一个声音,一块阵地,岂不快哉?
  果不其然,也就在这短短的两三年间,由卞毓麟与潘涛联手策划、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人石丛书”迅速走红图书市场,逐渐成为国内颇有影响的科普品牌……
  同月28曰,《中华读书报》在《科普星光》栏目中刊出报道《卞毓麟:从天文学家到科普编辑》,又一次提到了我的“改行”:
  55岁,完全可以过悠闲的日子,但是他没有,却“改行”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出版界,为开辟另一片天地努力拼搏。这就是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教授,他从中科院走到出版社,由作者变成编辑。
  ……他为什么“改行”呢?他说,科学宣传与科学普及做得好不好,对社会进步影响很大;中国的科学普及宣传实在还太少,这真是科学资源的浪费。现在投身到出版社,可以更有效地把更多优秀作品推向社会,传送到读者手中。他还讲了一个小故事: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登山家攀登珠峰,快到峰顶时,被狂风刮走,从此失踪。在他开始登山之前,有一位女士问:“你为什么非要爬那座山?”探险家说:“因为它在那儿。”卞毓麟说科技出版事业就在那儿,就是需要人去干。
  人们对于我“改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成了一名编辑。
  案头有两《书林守望:编辑路上的风景》
  案头有两《书林守望:编辑路上的风景》:叶至善菩《我是编辑》和黄伊著《编辑的故事》。
  《我是编辑》的封面上,印有一首至善先生亲填的《蝶恋花》,十分耐人寻味,曰:
  乐在其中无处躲。订史删诗,元是圣人做。
  神见添毫添足叵,点晴龙起点腮破。
  信守丹黄宁复可?难得心安,怎解眉间锁。
  句酌字斟还未妥,案头积稿又成垛。
  《编辑的故事》封面上则有一首小诗,未见署名,想必出自黄伊先生本人之手。全诗三句话,轻灵曼妙:
  当编辑,
  当记者,
  这是一个迷人的舞台;
  台前戏,
  幕后剧,
  谁人能解其中趣;
  快乐世界,
  绝对精彩,
  编辑的故事,
  人见人爱。
  我非常尊敬叶至善先生,同他也很熟悉,许多话留在后文慢慢说。
  黄伊先生我只见过一面,却有一小段颇有滋味的交往。
  还是先从《编辑的故事》说起。此书20万字,于2003年5月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书中的“故事”很精彩,可惜只印了1500册。
  黄伊生于1929年,自20世纪50年代直到90年代末,曾就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两大名社。像我这些如今七十来岁的人,正是伴随着《编辑的故事》中谈到的那些书成长起来的,诸如《红旗谱》、《烈火金刚》、《革命烈士诗抄》、《凡尔纳选集》等。自然,书中还有不少常人鲜知的故事。例如《(金瓶梅词话)出版轶闻》说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时隔28年曾先后出过两个版本的《金瓶梅词话》,而它们的出版皆源于毛泽东主席的过问。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从《编辑的故事》说起

二、108种书的中译本

三、在阿西莫夫家做客

四、《我是编辑》启示录

五、先行者的科学梦

六、科学小品与语文读本

七、为科普摇旗呐喊

八、星星指引的路

九、缅怀“南雍”岁月

十、《大师系列》的故事

十一、品牌《哲人石》

十二、《嫦娥书系》纪实

十三、《追星》的前前后后

十四、国图公开课和近序四篇

十五、恬淡悠阅的景致

十六、太意外的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