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
0.00     定价 ¥ 8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13636
  • 作      者:
    作者:方小兵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方小兵,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201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社会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等刊物发表过多篇论文,主编的《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教程》获2011年度“江苏省精品教材”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以双语和多语社区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母语概念演化史,论证了母语的识别性特征,并基于问卷调查、小组访谈、自然观察、配对语装实验和斯瓦迪士核心词测试等于段所获资料,提出新的母语界定标准和较完整的“母语建构理论”。《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首次在国内对“双母语”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论证了“幼儿同步习得双语”和“语言双重认同”的标准。全书提供的众多母语习得和母语认同案例可以为全球双语社区研究提供可供比较的案例,内容详实深入的访谈记录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优化的语言认同测试量表可以为同行研究提供借鉴,倡导的“母语社区规划”理念可以为国家进行母语社区规划和制定母语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
  什么是“母语”?学界内外目前对此没有统一的认识。“母语”是“最先学会的语言”吗?是“最贴切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吗?是“感觉最亲切的语言”吗?是地域认同或民族认同的语言吗?或者都是,或者都不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中找到有关答案。从学术角度看,《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是目前关于“母语”概念的最详尽的讨论;书中也提供了许多详尽生动的语言习得、语言使用和语言认同的研究案例。无论是从语言学理论还是从语言规划研究的视角,“母语”课题都是一个高难度的前沿课题。关于“母语”,一些有影响的学术著述中已经提出了一些彼此矛盾的观点,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也对语言规划的实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方小兵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选择以“母语”为研究课题,首先是从学科本身的需要出发。目前,关于“母语”概念的片面的、模糊的理解以及混乱的使用已经开始限制和影响语言学的发展,《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填补了有关基础研究的空白。与此同时,方小兵也选择了语言规划的视角并且紧密结合了我国的实际。从这一点看,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选择也体现了研究者的“家国情怀”。《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不仅提供了母语研究的详尽的文献综述,讨论了已有的典型个案,还报告了作者自己设计的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在此基础上,作者应用社会建构理论、语言习得理论、言语社区理论等对“母语建构”“母语能力”“母语权利”“方言母语”“双母语”等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什么是母语?方小兵在此给出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充实的答案。他的答案兼有语言学的学科视野和跨学科的思考和领悟:既有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有自己的综合和创新;既有理论的建设,也有贴切的例证。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内现有的图书信息条件下,《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作者跟踪了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此而论,《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的理论创新已经领先国际,充分显示了新时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水平。从《多语环境下的母语建构与母语社区规划研究》中我们看不到“独树一帜”的国别语言学的影子,看到的是我国青年学者走向世界、融人世界,攻克难题、领先国际的踏实学术成果。作为方小兵曾经的论文导师、多年的同事和朋友,我在此对他这本专著的出版和取得的其他成果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期望他再接再厉,取得更多的成果!
  王宁、孙炜(2005:73-77)在《论母语与母语安全》一文中提出,“母语的概念最初产生于语言教学领域”,“母语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是民族的标志之一”;当今社会,“母语的民族性与习得途径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母语问题的意义“与民族平等、民族独立问题联系在一起”。作者建议将母语分为“自然母语”和“社会母语”:个人幼年时自然习得的语言是自然母语,大多为民族语言的方言:社会母语“是与外语相对应的.是整个社会对外交流的语言,因此它必然是也只能是这个民族的标准语”。作者认为“较多的香港人因为自然母语多为粤语,基础教育语言也用粤语,而误以为普通话是‘第二语言’,这种认识的形成就是因为没有树立‘社会母语’的概念造成的”。同时作者还讨论了“母语安全”问题,并特别指出“所谓母语安全,指的是社会母语的安全”,包括社会母语的本体是否出现大量不规范现象,以及社会母语的地位能否得到保障。应该说,任何一种母语都同时具有个体性与群体性,作者将社会母语与自然母语二元对立,将社会母语与外语二元对立,而且全文没有将少数民族的母语问题考虑在内,论证存在一定的缺陷。
  冯学锋、李晟宇(2006:60-66)在《母语与母语教育》中指出,母语是人们最初“习得”的民族共同语,是人们交际和思维的“自然”工具,因此母语与个人和民族的关系都十分密切。鉴于从小习得“标准”的标准语是罕见的,可以认为“母言就是母语,母语往往是以母言的形式出现的”。作者还特别讨论了母语教育问题,认为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文化传承,呼吁人们重视国内学生汉语水平低下,对外语盲目崇拜的现象。作者关于“母语往往以母言的形式出现”的观点是对李宇明(2003)“母言”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
二 国内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母语研究的关键问题
第一节 母语意识与“母语”词源
一 语言意识与母语意识
二 “母语”术语来源考证
第二节 母语界定标准的多重阐释
一 语言习得:第一语言
二 民族归属:本族语言
三 语言能力:主导语言
四 语言态度:认同语言
五 其他标准
第三节 母语研究若干争议问题
一 方言母语:“母言”与“母语”的纷争
二 群体母语:社会母语、国家母语与广义母语
三 母语失却和母语磨蚀
第四节 “母语”概念的重新界定
一 传统母语界定中存在的问题
二 新的母语界定标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母语的建构性
第一节 建构性:母语的本质特征
一 母语的原生论与建构论
二 母语建构:言语社区理论视角
第二节 母语能力建构与母语认同建构
一 语言早期习得与母语能力建构
二 母语认同的建构与母语身份
第三节 母语建构实证研究
一 云南双语状况问卷调查
二 幼儿语码转换行为观察
第四节 群体与个体的母语建构:案例研究
一 群体母语建构案例分析
二 个体母语建构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母语的二重性
第一节 母语的二重性
一 母语二重性的具体体现
二 母语:“语言事实”还是“语言学事实”?
第二节 母语的主客观二重性
一 “他者认同”的价值
二 个案研究:英语是新加坡的母语吗?
第三节 母语:个体与群体二重性
一 社会母语
二 方言母语
三 个案研究:新加坡“讲华语运动”与方言母语的消失
第四节 从二重性看母语界定新标准
一 母语界定新标准的理论优势
二 原型视角的“母语”概念体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母语的共生性:双母语研究
第一节 双母语概念的提出
一 双母语的相关研究
二 双母语的界定
第二节 同步习得与双重认同
一 同步习得
二 双重认同
第三节 母语双重建构的实证研究
一 同步习得:斯瓦迪士核心词习得测试
二 双重认同:配对语装实验
第四节 双母语概念:相关争议与研究价值
一 概念争议:“早期双语”与“半母语”
二 双母语概念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母语的流变性与母语社区规划
第一节 母语的流变性:解构与重构
一 个体母语的磨蚀与消解
二 群体母语转用
第二节 母语社区规划:从语言规划到言语社区规划
一 以母语为对象的语言规划
二 言语社区规划与母语社区规划
三 母语社区规划的五要素
四 母语社区规划理论框架的阐释优势
第三节 母语安全
一 母语安全问题的具体表征
二 母语安全新思维
三 母语安全应对方略:以汉语为例
第四节 母语经济
一 语言资源意识:母语经济理念的由来
二 双母语:母语经济中的珍贵资源
三 语言服务:母语经济的发展路径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附录一 云南双语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访谈名录与文字材料
附录三 配对语装实验调查表及看图说话材料
附录四 斯瓦迪士100核心词习得调查表
附录五 国外网络论坛母语视点选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