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奶奶活着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宝红,临死都是睁着眼睛念念不忘宝红的将来。三奶奶的葬礼上,四世同堂,重孙子头戴红色的小帽,这是洋河很大的喜丧。三个子孙后代只有宝红没有家室,也只有宝红哭的最凶猛,别人都不哭。宝红哭得天都要塌下来,觉得自己是不孝的子孙。
从北京回到洋河,宝红突然改变了很多。他想洗手不干,摘掉“好孩”的头衔。如果不是“蝗虫帮”的敬国一再要求他去济南再干一场漂亮的仗,因为兄弟脸面磨不开面子,他也不会去。
宝红就是这样,为了兄弟义气他会铤而走险。秋冬之交的洋河来了山东吕剧团,宝红跑遍了洋河大街上,嘴里吆喝着:剧团来啦!剧团来啦!他的嘴比洋河上的大喇叭广播的还要快速。果然,在大队场院一块开阔的空地上真的搭建起了一座戏台。戏台是用麻绳将长长的松树条捆绑在一起,然后铺上木板搭成的。洋河上家家户户提前过起了大年,听戏的人络绎不绝涌向戏台。宝红和我和敬国早早地来到大队开会的广场上占地头。宝红不仅要占我们三人的座位,还有二奶奶,三奶奶和我奶奶的地盘。也经常因为一个座位一块砖头,和洋河地盘上的少年厮打起来。戏台上锣鼓家什咚不隆咚呛,呛呛呛的试音声伴随着宝红扭打成一起在地上滚来滚去的浮土弥漫。宝红个子矮小赢了不算赢,输了倒是抓到了把柄,三个奶奶会一起找到少年的亲人理论一番往人家父母身上吐一顿口水。
日头还没有西落,幕布就早早地挂上了。宝红和三个奶奶打架的场面先成了剧团演出的前奏。众人围观,比听戏还热闹,她们妯娌三个不吃一点亏,不输一点理,成了洋河上的黄三霸。
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是空荡荡的,吕剧团巡回到洋河演出却不同。他们唱《李二嫂改嫁》的时候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他们有幕布,有彩色布景和多样的音响效果,连洋河里的虫鸣鸡叫刮风下雨声都搬上了舞台。从几十里外赶来洋河听戏的人也不少,都是靠朋友捎口信,最重要的亲戚朋友都是赶着马车策马奔腾。等大汗淋漓赶回洋河的时候,舞台上咿咿呀呀的才开始。人人都会传唱的《李二嫂改嫁》通过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和新社会激发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揭示出传统礼教给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剧本以朴素的语言刻画了李二嫂的精神世界。“打场”一场李二嫂感叹身世,“定情”一场李二嫂对张小六表达爱情,都写出了这个年轻寡妇深沉而热烈的感情。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在洋河人心灵深处引起激荡。三个奶奶都被李二嫂冲破旧的习惯势力阻挠,终于改嫁,与小六结为终身伴侣的故事情节感动的掉眼泪。洋河上也确实有像李二嫂这样的婶子,但她们死了丈夫后不能再嫁外人,不管情愿不情愿一定要嫁自己的小叔子。洋河上流行肥水不流外人田。生活在农村的男女老少都钟情于《王汉喜借年》这样的故事。他们不喜欢李二嫂现代戏的现代人装扮,而《王汉喜借年》都是化了戏妆
演出,唱爱姐的女孩腮上涂了粉红,柳叶眉梢,两根大黑辫子几乎能拖在地上挪动着小碎步。她一笑一颦迷倒了洋河上胡子拉碴的爷们。王汉喜这样的书生装扮也是眉清目秀,翘起兰花指,不像洋河上的青年汉子虎背熊腰。他们个个看起来奇俊无比。省剧团来了五十几号人,轮流登台献艺。秋冬闲日的洋河凤鸣呈祥。三个奶奶跟着舞台上的唱腔摇头晃脑的哼唱起来,早已冲淡了刚才心头的火气。
8
数月前,宝红来了一趟北京找我,他说首都北京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屌地方漫天雾霾遍地黄土呛得他肺都炸了,要不是去天安门广场看一眼毛主席纪念堂里躺着的毛主席就算白来京城一回。
真是谁也没想到可怜的宝红回到洋河就死了。
胶州电视台立即播报了这一死亡事件:洋河青年宝红今晨在胶州204 国道上与迎面连云港开来的一辆黄河大货车发生相撞,开着手扶拖拉机的宝红连车带人翻进了国道旁的大沟里,震得地洞里两只交配的土老鼠蹿起来跳跃着吱吱叫着逃跑了,而宝红躺在沟渠里看着天上挂着一轮血红的太阳,整个世界突然陷入了黑暗。他的嘴里含着一团黄色的泥土,说不出话来。他慢慢地闭上眼睛静静地睡着了……黄河大货车属于超载,肇事者司机已逃离现场,跑向了胶州湾的海滩里,面前迎接他的将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警察正在奋力追逐中。我不敢相信宝红为什么开着手扶拖拉机还能出事,可是敬国打来电话告诉我肯定是真的。我很震惊,完全一根接一根的猛吸起烟来。连一口早餐都不想吃,心像火车在轨道上的摩擦声发碜。我看着手中的电话,想拨过去再仔细追问,可是久久注视着号码没动,也越来越难受的像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发作,应该足足有半个钟头左右神情是僵硬的恍惚的。“海之情”动车在胶济铁路上高速的飞驶,路过高密东北乡天空大雪像棉花套子一样簌簌地落下,我爷爷和我奶奶在红高粱地里野合的场景一去不复返。我都想逃出车厢钻进这白棉花样的世界,这个愿望很强烈。在这静穆的世界里会有很多家伙看到宝红死了幸灾乐祸,会对他在大年正月里还没走出十五送了命甚至拍手叫好。宝红的死,整个洋河在一段时期都不会安静下来,有些人会在走亲戚串门的时候,像电线杆上的大喇叭一样到处广播。断亲几年的朋友也会因此事而重新走动起来,奔走相告的不是好事,坏人坏事一向是他们嘀咕的家常便饭。
——《洋河好孩》
展开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邱华栋
姜博瀚的文字有一种极为少见的耐心,缓缓铺开,记忆中的雾气逐渐褪去,万物开始清晰。在城市生活多年,置身于灯火璀璨之下,他记忆中的乡土、乡人、乡情却如此“顽固”,足见他心底*温情也*热烈的珍藏。
——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 林森
姜博瀚写乡土,写父亲,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验。我喜欢他笔下的洋河湾,写得很丰盈,有灵气,人物很鲜活。那是他一个人的洋河湾。
——作家 朱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