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1辑)
0.00     定价 ¥ 9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20689
  • 作      者:
    编者:周宪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我院主办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1辑终于面世了。作为一本以艺术学理论为学科基础,聚焦于艺术理论及艺术史、艺术批评前沿问题的集刊,本刊旨在通过刊发国内学界具有自觉本土问题意识的优秀研究成果、推介国外学界具有前瞻性和启示性的重要理论文献,搭建起一个更具思想活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此,在栏目设置上,本刊一方面力求追踪当前理论前沿,以专题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另一方面精心编排常设性栏目,致力于推介域外学人的思想成果,并以艺术批评的方式对艺术实践领域保持持续的关注。
  本期重点推出的专题“艺术理论:学科与知识谱系”,立足于当代学术语境,在学科建制的大背景下探讨了艺术理论的若干关键问题。众所周知,随着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艺术理论在学科层面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对这些问题的深度反思,本次专题由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各三篇论文组成。其中,前者是精心编选的三篇西方艺术学科发展史上涉及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美学等关系问题的重要文献;后者则是本土学者面对仍在发展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比如赵奎英的《艺术学理论的名称、对象、边界与谱系》一文,针对艺术学理论学科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事实上,这一专题也将成为本刊始终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以期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体系发展和知识谱系建构添砖加瓦。
展开
精彩书摘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1辑)》:
  我问:使得艺术作品事实和艺术理解成为可能的实体性条件是什么?我问的并不是关于艺术家创作时的心理过程是如何发展的,我探究的也不是条件环境,不是激发创作灵感的个人经历。我甚至也没问:这种灵感本身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都会说,“它是艺术创作之源”。我的问题仅是:艺术家是如何想当然地假定他的作品具有某种意义,而且这种意义能被他人所理解?这种构想的基础是什么?或者可以这样问:当一个思想者,他在形成某种预期被理解、被评判的观点时,他做出了何种设想?——对于思想者来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逻辑比艺术理论先行一步。
  以言语来表达观点的思想者诉诸声音。根据某种语音学规则而发出的这些声音,他让我们能够区别出词汇。根据某种语法规则而构成或联结的这些词语,他让我们能够抓住其意作为概念。根据逻辑的原则形成这些概念并将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思想者向我们发起挑战,让我们判别他所陈述的虚实正误。这说明,理解的基础是一系列的一致性原则。艺术中此类一致性原则是什么?
  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也首先展示某种知觉材料,声音或者色彩——可是只要它无法表达自身,它就是“没有意义”的混合物。就视觉艺术而言,关于表达的问题与此前我们所列出的问题是一样的,都归于一种和解,内在与外在价值的和解,形式与色调、线与点的和解。通过在这些原则中择取立场,艺术家创造了一种表达规则。这种原则必然涉及相似的关于空间问题的决定。一方面,一位艺术家越是偏爱线条,他肯定就更偏爱平面的创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埃及艺术是为我们所知的最具线性特征的艺术,也说明了它为什么是空间中最平的艺术形式。为了创造平面中绝妙的关联性,它必须忽视第三维度。另一方面,一位艺术家越是偏爱点,他必定就越是偏爱深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印象主义艺术擅长展示那些空旷的、空气清新的风景,在那里,空间看似向深度无限展开。
  表达和空间彼此相互关联,同时包含特定的一组特征:一位偏爱点的创作手段的艺术家创造空间的深度,若非依据分异手段,就无法构造细节。一位擅长使用线法的艺术家在平面上创造形象,除却构图布局,是无法构造整体性的。
  面对所有这些问题所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在新的问题中的选择:如何表征事物。在这些点或线中,在这种空间形式和布局模式中,可视的客体出现了。为了被眼睛所察觉,这些客体必须具有个体特质;但是,为了属于一个共同的客体,这些特质必须限定在一个总体图式之内。这个图式和个体特质必然地联结在一起;但二者间又必然地彼此斗争。艺术家的决定,不管是让他的客体的总体图式还是个体方面处于优势,都依据于他在其他问题方面做出的决定。我们可以再一次表明,埃及艺术的线性特征旨在客体的图式呈现,而印象主义艺术的“外光”强调的是他们的个体特质。
  表征的问题与表达的问题密切相关。艺术家表征他的人物的方式决定了人物表现其生命力的方式。生命力,为了得以表达,必须被构形。没有构形,生命就无从表达。但是构形,为了具有表现力,就得被赋予生命。没有生命,构形就没有表现力。尽管如此,我们越是如此强调生命力,我们就越得降低构形的价值;我们越是强调构形的重要性,我们就得越是忽视生命力的价值。这里我们又一次建立了一种关联,同时确立了一个对立面。埃及艺术决定将人物的生命力限定在某一个程度,即他们的行为被降低到仅仅是一个姿势。印象主义决定将构形限定到某一个程度,即风景画所表达的情感被消散到氛围之中。在这两极之间存在成千上万种可能。成千上万种决定都成为可能。但是根据艺术问题系统,每一种决定都对应一个结果。
  ……
展开
目录
一 艺术理论:学科与知识谱系
艺术史及艺术的系统理论
艺术理论与美学
论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关系:向艺术科学基础概念体系迈进
艺术理论的三个问题
艺术学理论的名称、对象、边界与谱系
什么是我们的现代艺术理论
二 艺术史的理论视界
艺术作为身体技能
先锋艺术的“雅努斯面孔”
被误读的经典:从拉斐尔的《雅典学园》透视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代艺术与宗教之关系
纸上光影:电影刊物与早期中国电影史书写
抽象艺术的文化政治
——形式主义与社会艺术史的论争
三艺术的跨学科研究
再问“艺术是什么?”
艺术跨境传播:形态、机制和当代中国语境下的使命
新中国女性的国家认同构建(1949-1984)
——基于女民兵宣传画的图像政治学分析
从民间信仰仪式到视觉化民俗仪式艺术
一一个认识论转型的比较研究
网络深处:互联网艺术与编码
四艺带批评聚焦:李磊的抽象艺术
抽象绘画的形而上意味
——评李磊的抽象绘画
现代精神的浮标
——李磊艺术作品读后
诗与思的对话
——论李磊的抽象画
诗性抽象
五国外知名艺术史家访谈
当代艺术与理论建构
——马克·齐森访谈录
艺术史:学科现状
——瓦尔特·梅隆访谈录
六学带活动与动态报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