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攻打希腊
拉加斯的儿子托勒密和阿瑞斯塔布拉斯的儿子阿瑞斯塔布拉斯都曾记录、书写过腓力之子亚历山大的历史,如果他们对某件事情的记录相一致的话,我就认定这是可靠的资料,并把它援引到我的书中;如果他们二人对某件事的记录有所不同的话,我就会选用在我看来相对接近事实、有记录价值的资料。
除他们之外,还有很多人也曾记录过亚历山大的历史,实际上,亚历山大对历史学者的吸引力是前无古人的—无数的历史学者情不自禁地为他作传。然而,写的人多了,关于同一件事情的记录难免会出现不同。在这诸多的记录中,我认为托勒密和阿瑞斯塔布拉斯的记载更加可靠,因为他们都曾随着亚历山大转战各地。托勒密后来更是成了埃及的国王,因此,与一般人相比,托勒密说谎的可能性更小,因为一个国王说谎会更丢面子。另外,托勒密和阿瑞斯塔布拉斯都是在亚历山大过世后才开始记录亚历山大的历史的,这时,已经没有什么势力会逼他们说谎了;而他们此时说谎,也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此外,我还从其他着述人那里引用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在我看来,这些资料都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
假如有人好奇地发问:“既然已经有那么多人书写过亚历山大的历史了,你为什么还要写这本书呢?”我想请你先暂时收起你的疑问,我想,在读过他们的着作和我的这本书之后,你便能找到答案了。
根据记载,腓力驾崩时,雅典的执政官是皮索德马斯。腓力驾崩后,他那未满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亚历山大继位后,马上就来到伯罗奔尼撒地区,召集了希腊当地的重要人物,命令他们在他远征波斯的时候服从他的指挥—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向腓力承诺过此事了。其他人都同意了亚历山大的要求,只有斯巴达人说他们习惯领导别人,而不习惯服从别人,此外,雅典也出现了叛乱的苗头。然而,亚历山大的大军开到之后,那些意图叛乱的人便只能逃亡了。因为此事,亚历山大的权威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腓力。随后亚历山大返回马其顿,开始着手远征亚洲的准备。
春天,亚历山大又对色雷斯用兵了,因为特利巴利人和艾托利亚人叛乱了。更重要的是,与马其顿相邻的他们经常犯边,为了解除远征的后顾之忧,亚历山大决定先解决他们。他率军从安菲波利斯出发,进入了色雷斯(也就是独立的色雷斯人的领土)。根据历史家的记载,亚历山大先是沿着菲利比和欧布拉斯山行军,随后渡过了尼萨斯河,于10天后抵达希马斯山下。当他率军抵达进山的狭窄路口时,许多武装起来的商人和独立的色雷斯人已经占据了他们行军的必经之路—希马斯山上的制高点,并在那里集中摆放了很多重型车辆,准备阻止他们继续前进。他们的打算是:如果亚历山大的大军组成马其顿方阵前进的话,他们就在敌军行至山坡的陡峭处时推下车辆,这样一来,敌军那密集的马其顿方阵就一定会被冲散;如果敌军真的攻到了眼前,他们就以车辆为屏障,据车而守。
亚历山大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安全通过山脊,他知道,这条路是必经之路,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道路,所以,他决定行险一搏。他向士兵下令道:“无论何时,只要你们看到了那些车辆从山坡上向你们冲来时,就要做出如下应对:如果你们当时正在平地上行军,你们就马上变换阵形,从中间一分为二,给那些车辆让开一条道路;如果你们当时正在峡谷地带中,你们就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如果有人不幸被车辆撞倒的话,他要迅速地把盾牌倾斜地立起来,因为这样一来,那些车辆便会沿着盾牌滑过去,盾牌下面的士兵便能减轻或避免车辆对其的伤害。”
亚历山大的士兵严格地执行了他的军令,而事情的结果也正如亚历山大所预料的那样:有一部分人分开了队形,没有受到冲击;而那些举起盾牌的人也没有受到很大的伤害,至少没有一个人死在车子下面。亲眼见到那些貌似很危险的车辆并没有多少杀伤力后,马其顿人信心大增,士气高昂地冲向了色雷斯人。
……
展开
阿里安的《亚历山大战史》是一部很好的军事书籍。读完这本书后,亚历山大大帝卓越的指挥艺术、高超的战争谋略和人性化的治军策略,令我非常感慨……值得学习的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
在军事学院读书时,我的老师指定的必读书目中有一部叫《亚历山大战史》的书。我读了多遍,学到了很多。我相信,我在色当会战中的指挥受到了亚历山大的影响。
——老毛奇(德国著名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