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阉割与狂狷/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1398357
  • 作      者:
    作者:叶舒宪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跨学科知识,对人类文化中谜一般的阉割现象进行研究,追溯其神圣起源,还原其神话原型。特别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心理阉割现象,并对其人格对立面——狂狷予以独到的文化阐释,对阉与狂的理想人格给出了高瞻远瞩的见解,为读者全面了解阉割现象提供了学术支持。


展开
作者简介

 叶舒宪,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入选的学科带头人。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主编“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神话学文库”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阉割现象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谜。阉割现象从动物发展到人类自身,延续数千年,波及各个古老文明。本书运用跨学科知识,剥开层层谜雾,追溯阉割的神圣起源,还原阉割的神话原型。在解密生理阉割文化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并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心理阉割现象,并对阉割文化的人格对立面——狂狷,做出独到的文化阐释。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人是阉割动物

 

人是阉割动物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过程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而展开,“人是什么”这样永恒的难题从神话时代的斯芬克斯谜语直到当代的贤哲智者,始终不断地向人们发出挑战。诸如:人是社会动物,人是理性动物,人是语言或符号动物等等命题,在思想史上层出不穷,但迄今尚没有一个答案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难题,从而精确而完整地把握人之所以为人的奥妙所在。这一事实足以说明,人本身是认识对象中最丰富最复杂的对象,牵涉到现有知识和学科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关人类特性的思考必然呈现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情景。因此,与其奢望一语道破人的全部秘密,不如默认此一难题的开放性、多面性和无止境性,鼓励人们从各种背景、学科、层面和语境出发,探寻有关人之特性的新知识、新发现,从而使我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

    本着这种多元论而非独断论的宽容态度,我想斗胆提出一个并非耸人听闻的新命题:

    人是阉割动物。

    作为这一理论命题得以成立之基础的,是如下两种众所周知的经验事实:

    其一,在宇宙间所有物种当中,人是唯一能够有意识地自我改变性别特征的动物,其所用以改变性征的技术手段为阉割。

    其二,在宇宙间所有物种当中,人又是唯一能够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去对其他物种施以阉割术的动物。

    以上两种唯人所独有的现象理应得到理性的观照乃至哲学的概括,其社会生物学和文化学蕴含的发掘,将使我们获得一种重新审视人的特性、文化与进化、文化与人格关系诸问题的独特视角,尤其对深入理解像中国这样具有源远流长的阉割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的性格,会有相当的裨益。

“人是阉割动物”这一命题的提出,还在理论上引发出另外的相关问题,如阉割的起源,是进化中的必然现象抑或是偶然的恶作剧?又如阉割的本质,是生物-物理现象,还是文化现象?再如阉割的时空分布,为什么阉割在某些文化中只是特定时期的流行现象,在另一些文化中则与文明的进程相伴始终,而还有一些文化则拒斥阉割(如日本)呢?

 

反本能选择

    在生物界的两性现象中,人们早已发现了这样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好像是自然造化的有意安排,又好像是进化途中的必然生成。在同性生物之间似乎潜伏着某种天生的敌意和本能的攻击欲,由此而铸塑出同性相斥的行为选择模式。雄性动物在求偶场合的相互竞争和打斗,我们在《动物世界》一类的影视节目中已经司空见惯了。

    正像鸟有翼,鱼有鳃,哺乳动物都有乳腺,任何本能行为都是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晶。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通过个体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天生的行为得以激活和表现。除了个别的发生学障碍或先天病变的特殊案例以外,生物个体是无法自主改变其本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例如,在特定的水域中修筑势力范围的雄性三棘鱼,每当发育到性成熟之际就会发生必然的生理反应,其咽喉和腹部都变成显眼的红色。只要有相同红颜色腹部的其他雄性三棘鱼出现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就会引发其猛然的威吓和攻击行动。生物学家用人工制成的三棘鱼模型放入水中,只要模型的下半部涂以红色,照样会引发剧烈的攻击反应。这一事例说明“同性相斥”作为一种选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模式,深深地植根于生物体的遗传本能。

    唯有进化程度最高的人类才空前地获得了对抗生物本能、改变遗传的选择性反应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能力,从而在生物的大千世界中脱颖而出,上演着一出历久弥新的文化对自然、意志对本能的攻坚大战。阉割术的伟大发明史无前例地改变了生物间两性天然划分的遗传鸿沟,在有限的范围内成功地结束了同性必相斥、异性必相吸的自然法则的效力,使第三性——雌雄同体或中性生物的存在借技术文化的支持而成为可能。被阉的雄性动物之间、被阉的雄性动物与未阉的雄性动物之间的对立因性竞争的丧失而不复存在;阉人也因其性别特征的改变和重塑成为社会中一类独特的成员,由他们的存在而派生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不同于既定的男与女、夫与妇、父与子、主与奴、君与臣等等正常的社会关系,又由此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引发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凡此种种,皆为人类社会所独有,皆为反本能、反自然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建构,其意义远在道德的是非善恶评价之外,更不是个人主观情感上喜好或厌恶所能范围的。

然而,正由于人们对阉割——尤其是阉人现象的传统偏见流行已久,逐渐形成了鄙夷和厌恶的情感反应定势,所以无法公正客观地去看待这种现象,特别是无法把阉割作为一种文化选择的事实,进而思考它对人类文明进程所应有的积极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是阉割动物

人是阉割动物001

反本能的选择003

阉割、驯化与文化004

自我控制技术006

第二章  阉割的文化效应

关于阉割的理论008

阉割与人对自身的认识014

阿洛尔人的阉割恐吓018

人体的“多余处”:阉之可能022

子阉父神话及其原型025

男性的生理大悲剧(上)029

男性的生理大悲剧(下)034

印第安人的原罪故事037

原始版的《肉蒲团》042

阉割的文化效应047

第三章  中国阉割文化的整合观

阉割文化的整合观051

古汉语中的阉割世界053

畜之阉与人之阉060

从阉割到圈养065

“汝割我卵,我去汝头”069

阉割恐惧与还阳信仰076

二元对立编码与中性化理想080

第四章  阉割的神圣起源

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085

雌雄片合与抱一理想088

作为抱一人格神的伏羲女娲092

一与壹、壹与葫芦095

壹与中性之神099

阉割的神圣起源102

寺人的兴衰荣辱106

第五章  心理阉割

是睡狮,还是睡美人?115

三教归一:儒释道的阴性化倾向118

作为文人之祖的尹126

“文”的特权时代129

尹寺与“柔”的理想134

去势与“柔”的文化价值观142

“温柔”又加“敦厚”146

柔儒公案再检讨152

“需”与“儒”的阐释循环157

柔儒的文化背景之发掘162

第六章  狂狷与反阉割

“狂”的相对性172

中国文化中的“疯”与“狂”176

狂易与佯狂181

佯狂为巫及药和酒187

不阉即狂193

后现代视野中的疯狂与温柔198

结语:超越阉与狂的展望202

后记2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