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正是从现代主义文学中受到启发,完成了“日常生活批判”的哲学转向。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穿透“日常性”的遮蔽去发现日常生活的“创造性”,而这也是英美现代派诗人城市书写的出发点和创作意旨。如果说列斐伏尔发现了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英美现代派诗人则发现了日常生活的美学意义,而美学意义最终服务于生存意义。如果说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发起对现代日常生活的哲学批判,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英美现代派诗歌自产生之日起便持续发起对现代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欧荣等著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为主线,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作为重审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视角,探讨现代城市文化空间中诗歌从田园模式向城市模式转变,反映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审美趣味,体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城市诗学策略。本研究从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的视角对英美现代派城市诗歌的主题、策略和意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是对已有现代主义诗歌和城市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有助于丰富我们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再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进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走向,亦可应用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在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