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静影沉璧(海峡原创长篇精品)
0.00     定价 ¥ 9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5012788
  • 作      者:
    作者:黄秀榕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秀榕,长篇小说《静影沉璧》作者黄秀榕系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果获发明专利和科技奖,系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巾帼发明者和巾帼建功标兵。
  作者拥有厚重的生活底蕴:接受过国内良好的高等教育和美国啥佛大学的科技陶冶;结识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并与他们合作共事;有在纽约、波士顿、莫斯科、巴塞罗那、布达佩斯多瑙河畔等地生活、学习、工作、出访的经验。
  作者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既有在首都北京等南北方城市的生活感受,又有在美国纽约大都市、波士顿文化名城的生活熏陶;既深知留学人员出国的拼搏,也熟知海归的创业;既历经艰辛底层,也常登大雅之堂。
  作者拥有坚实的写作功底:逻辑缜密、条理清晰、行文细腻、文笔流畅、文风简洁、文字华丽是作者的写作特色。发表过200篇论文,修改过100篇博士、硕士生学位论文,系杂志编委和大学教科书副主编。
  作者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捕捉社会变迁、环境变更、亲身经历与周边见闻;善于思考人物、思想、故事与关联;善于升华平常事、平常物、平凡人与平凡心。因而使其作品有深度、有高度、有看点、有感悟。
展开
内容介绍
  《静影沉璧/海峡原创长篇精品》通过描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反映他们的理想、追求和心路历程,讴歌一代知识分子平凡的故事,辉映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小说以林怡慧、江智鸿、刘韶歆、杨灿辉、曲比阿美等一批京华医学院学生的大学生活、乡村磨砺、都市熏陶、海外拼搏、归国奉献等为线索,描绘他们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勾勒他们勤勉向上、努力进取、坚韧不拔、执着奋斗的人生轨迹,突显一代人聪慧睿智、精明干练、严谨朴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高等学府的清新风貌、塞上城乡的风土人情、科学春天的勃勃生机、异国深造的艰辛快乐、回归创业的步步足迹;小说以细腻感人的笔调、引人入胜的篇章,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小说似娓娓耳语、涓涓溪流,却又牵动肝肠、震荡心胸,给人以视觉的盛宴、心灵的享受。
展开
精彩书摘
  《静影沉璧/海峡原创长篇精品》:
  大家跟随队伍,有序地离开站台,来到北京火车站前的广场。
  初秋的北京清晨,有几分微微的凉意,空气格外清新宜人。相比半月来家乡炎热潮湿的恶劣天气、两天来火车上拥挤闷热的污浊空气,林怡慧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旅途疲劳消失殆尽。她贪婪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抬头仰望,天高云淡:举目四望,广场上“北京大学迎新站”、“清华大学迎新站”、“中国人民大学迎新站”、“北京农业大学迎新站”、“北京电影学院迎新站”、“京华航空大学迎新站”、“京华钢铁学院迎新站”、“京华邮电学院迎新站”、“京华矿业学院迎新站”、“京华地质学院迎新站”,还有那令她眼前一亮的“京华医学院迎新站”的条条横幅,琳琅满目。环顾四周,她看到写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字样的一辆辆大轿车整齐停放、虚位待发。
  于处长带着长长的队伍,领着学生逐个学校去报到,和迎新人员交接新生。
  林怡慧走在京华医学院的新生队伍里。这支队伍共有三十几人。有几个同学这两天火车上已经碰面,只是没有打过招呼。
  “我叫林怡慧,青州人,英才中学的,考取医疗系。你呢?”林怡慧落落大方,朝着身边一位戴眼镜、略显清瘦、约有一米七五个头的男生主动说道。
  “我也是医疗系的,也是青州人。我叫王品真,从海西师院附中来的。”因为都是医疗系的,英才中学和师院附中又离得很近,男生兴奋起来,指着走在他前面的一个同学,接着说:“他也是医疗系的!康州人。”
  林怡慧把目光移了过去。
  “江智鸿,康州一中的,也是医疗系。”男生回过头来简短地回应,略带几分腼腆。他,一米六二左右,身穿一件褪了色的月白翻领短袖汗衫,方脸庞,双眼皮底下一双乌黑的大眼睛透着灵性。江智鸿右手提着约50厘米长、40厘米宽,上了绿色油漆的木箱,这是他那当木匠的堂哥特意做了送给他进京的。箱子里有两套半新旧的中山装,还有一条已经洗得发白的蓝色粗布被套。小小的木箱里显得空荡荡的。箱子上方系着一条单人草席。长长的席子、方方的木箱,还有那扎眼的绿油漆,显得不大协调。
  “他叫余之年,我们康州一中的,考上口腔系。”江智鸿指着和他并排走的男生接着说,还是那么简短。
  交谈中,得知余之年的姐姐余惠丽在京华医学院卫生系上二年级。他们相约,明天余惠丽会召集京医的康州老乡欢迎他们、带他们熟悉校园。
  说话间,于淮敏处长已经带他们来到京华医学院迎新站。这里有两位老师和四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老师让新生们出示大学录取通知书,并在一份表格上一一填写,上面有新生姓名、性别、年龄、原毕业学校、录取院系等栏目。最后于处长和其中一位大家叫他张处长的老师在表格上签了名。
  完成了新生交接后,于淮敏处长如释重负,深情地望着大家,语重心长地说:“好好成长吧,孩子们!再见了,同学们!”
  “于处长,再见!”
  “再见了,于老师!”有的同学仍然习惯把身边的长者称为老师。
  “于处长,再——见——了!”两天两夜的相处和于处长的精心呵护,同学们觉得于处长像妈妈。
  京华医学院迎新站派四个年轻人中一个前额蓄着刘海的短发女生送大家去学校。她自我介绍说,自己叫李美雁,医疗系二年级学生,也是海西人。她是京医广播站的编辑,因为想采访今年入学的新同学,刚好学校学生处就让她参加迎新工作了。新同学们看到学姐老练的样子,还是编辑,都羡慕不已。
  李美雁带着大家秩序井然地上了车,把行李放在车子的后面,所有的人坐在车的前部。轿车离开车站广场,向前行驶了几百米后就向左拐弯了。
  望着前方平坦宽阔的大道和从车窗两旁掠过的高大建筑,江智鸿的心震撼了!他来自康州农村,第一次坐大轿车,这么宽敞、舒适!第一次见到这些景象,这么宏伟、壮观!他目不暇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就是北京!我来到了祖国的首都!”
  望着这一批新同学,李美雁不由得想起去年自己也是这样被接送的,那时自己懵懵懂懂、一无所知。想到这儿,她满腔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了起来。
  “现在我们正在开往京华医学院的路上。这儿是东长安街,前方右边是天安门城楼,左边先看到的是革命历史博物馆,后看到的是人民大会堂。中间开阔的地带就是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和天安门城楼遥遥相对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李美雁是海西人,虽然来北京一年,她仍然不习惯用“东西南北”表达方位。不过用“前后左右”表达倒更适合这一车刚刚离开海西的小老乡。
  大轿车继续前行。“过了天安门,就到了西长安街。”李美雁继续说,“前方我们可以看到电报大楼和远处的民族宫。那一带就是西单。”
  轿车驶过电报大楼时,恰巧传出“东方红”的报时声,清脆、悦耳的钟声在空气中飘荡。大家争相从车窗的右侧探头仰望,高耸的大楼上方的时钟上,时针正指着九点。李美雁告诉大家,电报大楼每小时音乐报时一次。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第一章 北京之秋
第二章 医学殿堂
第三章 大学生活
第四章 风波迭起
第五章 政治挂帅
第六章 丰富多彩
第七章 革命赞歌
第八章 到农村去
第九章 风雨洗礼
第十章 长征路上
第十一章 涿定挖洞
第十二章 实习医院
第十三章 爱的启航
第十四章 塞上江南
第十五章 乡村医生
第十六章 母校怀抱
第十七章 拔牙开刀
第十八章 一锅两窝
第十九章 一本词典
第二十章 渴望变更

第二篇
第二十一章 春天来了
第二十二章 拨乱反正
第二十三章 高师培训
第二十四章 眼科医师
第二十五章 从零开始
第二十六章 三尺讲台
第二十七章 三十三分
第二十八章 古城苦读
第二十九章 晋升无门
第三十章 不准立项
第三十一章 花园酒店
第三十二章 多产高产
第三十三章 深情相依
第三十四章 第三梯队
第三十五章 死里逃生
第三十六章 香港之旅
第三十七章 巾帼能人
第三十八章 彝族女杰
第三十九章 莫斯科行
第四十章 蓄势扬帆

第三篇
第四十一章 大洋彼岸
第四十二章 身在哈佛
第四十三章 波士顿城
第四十四章 哥大氛围
第四十五章 幸免于难
第四十六章 纽约都市
第四十七章 萨拉索塔
第四十八章 房东室友
第四十九章 社会体验
第五十章 海归热潮
第五十一章 平台创建
第五十二章 巴塞罗那
第五十三章 耕耘收获
第五十四章 医德标兵
第五十五章 多瑙河畔
第五十六章 惊魂情变
第五十七章 不离不弃
第五十八章 芬芳桃李
第五十九章 故地重游
第六十章 青山依旧
后记
名家推介一
名家推介二
名家推介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