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0.00     定价 ¥ 90.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2586080
  • 作      者:
    作者:林梅村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内陆国家。尽管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但历代统治者却遵从儒家“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公元前2世纪,张骞开启了丝绸之路。明代以前中国主要以中亚粟特商人为中介,经丝绸之路沙漠路线与西方交往。大航海时代以后,中国才开始与欧洲直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明王朝实施“片板不许入海”的严厉海禁政策,但是未能阻止景德镇青花瓷和龙泉窑青瓷走私中东伊斯兰世界。挑战朝贡贸易的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穆斯林海商,他们还积极参与明代景德镇窑厂青花瓷设计制造,并对正德朝皇家艺术产生重要影响。17世纪初,郑芝龙成为台湾海峡*具实力的海盗之王。1628年就抚明王朝,实际上仍保持极大独立性。1633年料罗湾大捷,郑芝龙击败荷兰舰队,以台湾北港为中心,建立郑氏海上帝国。鼎盛时期,出入长崎港的郑芝龙商船数远超荷兰商船。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日本人都是其生意伙伴,每年收入数以千万计,富可敌国。令人遗憾的是,清王朝未能利用郑芝龙或其子郑成功海上生力军开拓疆土,中国失去了争夺海洋霸权的最后一个机会。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林梅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1956年生,祖籍广东,生长于北京。1977-1982年,就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分配至中国文物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4年,受聘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今称“考古文博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会员。1984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院刊》(BSOAS)、《古物》(Antiuity)、德国《中亚杂志》(CAJ)、日本《古代文化》、中国《考古学报》、《文物》、《考古》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
  作者早年致力于佉卢文等西域语言文字研读,同时精专于丝绸之路考古、中外交流考古等领域,且兼通多种语言,并对海内外考古和文物藏品如数家珍。其学术影响力在海内外甚广,而且文笔优美,著作深入浅出,一直广受读者推崇。其已出版的《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楼兰》、《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等书,读者众多,受到高度称赞。同时,作者还曾为聘为NHK《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纪录片顾问,其基本框架剧集基本为作者撰写。

展开
内容介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书借用曹操《观沧海》为书名,探讨大航海时代西方天主教、中东穆斯林和明王朝的冲突与交流。例如:葡萄牙人首航中国的登陆地——屯门岛于今何处?16世纪全球贸易的中心——双屿(Liampo)究竟在什么地方?景德镇外销瓷通过什么途径运往欧洲,并对16-17世纪欧洲文明产生过什么影响?当然,本书并非仅限于考古学,而是以考古学为依据,在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全面探讨大航海时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第二章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章大航海时代中国与西方的冲突与交流
  第四章明帝国宫廷制图师考
  第五章澳门开阜以前葡萄牙人的东方贸易
  第六章寻找双屿港
  第七章大航海时代泉州至波斯湾航线
  第八章郑芝龙航海图
  第九章野墅平林图考
  第十章大航海时代的忽鲁谟斯岛
  第十一章普陀山访古
  第十二章尚蒂伊的中国花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