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题签,沈燮元作序推荐。
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军从中外各大博物馆藏品入手,揭秘民国文人“背后的故事”。
书画、信札、题词页等,从细节的推理中感知学术的魅力,从罕见的资料中感受生活的趣味。
所写小文与博物馆藏品、研究有关,较切合当下“收藏热”,与央视呼吁的“让国宝活起来”等主题相契合。
所写均为民国间至现代的名人,如康有为、章太炎、王国维、胡适、陈寅恪、李叔同、叶恭绰、周作人、俞平伯、张宗祥、汪东、龙榆生、谢无量、张大千、钱锺书、吕思勉、陈梦家、顾廷龙等,对读者了解这些大家“背后的故事”大有助益。
书中配有100多幅珍贵精美的高清图片,来自国内各博物馆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国外博物、展览馆,读者既可以以文佐图,充分了解文章的思想,也可以“足不出户”,领略各博物馆藏品的风采。
文笔轻松活泼,通俗易读。
《春水集》是作者从事博物馆工作以来的学术散文集,主要内容为清代、民国以来学林掌故以及著名学人的生平、往事,涉及人物有康有为、章太炎、王国维、胡适、陈寅恪、李叔同、叶恭绰、周作人、谢无量、张大千、钱锺书、吕思勉、陈梦家、顾廷龙等,文章或补充鲜为人知的人生细节,或揭示罕见的文献资料,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春水集》为“煮雨文丛”第三辑最后出之一种。“煮雨文丛”第三辑延续了前两辑“具有文化含量的闲雅书系”的定位,辑录陈子善《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沈津《书海扬舲录》、张伟《纸边闲草》、柳向春《古艳遇》、李军《春水集》等5种作品,皆为名家有文化含量的精文随笔,涉及书话、古籍、古画、古玩、文史、学界名人等内容,配插精美历史照片,文图并茂,阅读轻松,有助于增长见识,提升文化品位。
虹桥断梦
女词人丁宁(1902—1980),与海盐沈祖棻(1909—1977)齐名,一生坎坷,孤独终老,与狸奴为伴。词集仅四卷,但施蛰存早有定评,认为较之同时诸闺阁词流,“以文采论,亦足以夺帜摩垒,况其赋情之芳馨悱恻,有过于诸大家者”。近购读黄山书社新版《还轩词》,前言、附录实已多于词作本身,不免本末倒置之叹。
沈祖棻生于苏州,《涉江词》中有“昨梦到横塘,一川烟草长”之句,让人想起宋人贺铸的《青玉案》。忆昔曾见《孙望纪念册》上她1937年岁末的赠诗与小影,穿着连衣裙,站在梅花丛中的词人,温婉娟秀。不幸的是,1977年盛夏突如其来的横祸,将她永远带走了。
在《还轩词》中,没有提到沈祖棻的猝逝,却看到另一位才女的离世,同样也是车祸。她是湖南学者李洣的夫人邬秉文(字梦兰),丁宁在《台城路》(题虹桥断梦图)中描述道:
西风萧瑟虹桥路, 江关又逢秋暮。短梦如烟, 浓愁似酒, 惆怅归来空赋。羁怀欲诉, 恨一瞥飙轮, 载愁无数。落叶添薪, 几人能识此情苦。
有人为丁词作注,将“虹桥”说成扬州的“红桥”,固然能附会女词人的思乡之情,却并不知《台城路》是纪实之作。邵祖平《为李佩秋题虹桥断梦图,图为纪念其亡室邬之而作》一诗洞悉内情:
风霜一别逾星纪,书报桑枯海水寒。路熟虹桥飘断梦,塚虚石镜舞孤鸾。兴怀樊榭幽兰绝(之夫人,四明籍),涕忆芜蒌豆粥残(之为佩秋买豆粥,车辗不起)。万古恩情长不灭,羁栖临老识忧端。
诗注中清楚说到,邬夫人为李佩秋买豆粥,突遇事故去世。而车祸地点在上海虹桥,时间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据夏承焘《天风阁日记》1950年8月11日:
得李佩秋翁上海昨日书,附来其嫡妇邬之行状,今春在沪被骑脚踏车者撞跌,震伤脑系,急救无效,年五十五。佩翁函谓十五年前为予校《白石行实考》,检书对勘,分条迻写,皆由夫人任之,副稿犹存,不忍展视。然则我两家文字过从之雅,又非独如前函所示“庞妻作黍,山妇具餐”已也云云。佩翁今年六十七,暮年遘此,甚可悯念。
同月,夏氏填《朝中措》(题李佩翁虹桥断梦图)一阕以报之。其实,早在1939年4月7日,《天风阁日记》就提到李佩秋、丁宁先后拜访夏承焘,只是不知两人当时是否曾巧遇?
李洣(1884—1953),原名萃兰,字佩秋,号小山。斋名红缥馆。湖南衡阳人。李登云之子。民国间,历任浙江南田、分水、象山等县知事。主持编纂《象山县志》,倡建分阳诗人祠堂,并编辑《分阳丛书》。他虽是湖南人,却与温州籍学人如黄群、刘景晨(刘节之父)、梅冷生、朱鹏、黄式苏等交往密切,这和他长期任职浙东有关。其夫人邬之就是宁波人,沈其光《瓶粟斋诗话》云:
衡山李佩秋……姬人邬梦兰,奉化人,能诗。庚寅,以避寇殁于海上,葬沪西吴家行湖南公墓,其地旧隶青浦。佩秋为绘《虹桥断梦图》,亦他年方志中一段史话也。题咏者颇多,而其乡人廖药庵(绍基)一律最为凄艳:“江南有客感飘蓬,惆怅清宵总帐空。锦瑟惊弦凄夜月,玉箫旧约付秋风。搔来白发愁应绝,写尽乌丝恨未穷。太息虹桥一抔土,芳兰从此幽宫。”
前文屡屡提到的《虹桥断梦图》,并非李佩秋自作,而是出于螺川女史周炼霞之手。近北京保利春拍有致李佩秋书札数十通现身,寄信人有冯煦、谭泽闿、章一山、瞿启甲、李宣龚、李释堪、陈道量、曹照宇、尹石公等数十家,内有挽诗提到“当年文字缔良缘”一说,相信并非虚言。
李佩秋精于词学考据,兼通目录版本之学,最著名的著作是《书林清话校补》,可惜当年《文澜学报》未连载完,以致学者至今仍引以为憾。《张元济日记》1937年1月16日提到“李佩秋信附来《书林清话校补》”,不知是否为全稿,抑只是《学报》抽印本?
晚年丧偶后,李氏一度“居上海康定路一七九弄廿四号任宅”(夏承焘致刘贞晦函)。1954年6月13日,范行准在清康熙抄本《耻庵集》跋文中提及李洣去世前生计艰难,曾卖书救急,并以孤本相赠,其中牵及他的去世时间:
壬辰之夏,衡阳李洣佩秋以邮片示予,谓寝瘵已久,瓶罍屡空,拟将架上之书以易薪米,而属旦夕之命,属为作缘,辞极辛切,乃拨冗往视。尚能坐谈,检视架藏,犹盈三十余箧,中惟诗文集居多,而明刊初印本《文苑英华》及《筹海图编》二书为白眉,医部则多经见者,因稍检点若干种,以介友人。其后往返数四,尽为此事。间从秘笈中出示吾邑胡超《耻庵集》,谓此乃人间孤本,历劫幸存。今老病待尽,以予与胡氏同邑人,又宿嗜缣素,故珍重付托。情义綦至,甚可念也。洣于民国初年曾长吾邑,并倡修邑志,有洣序可考。……而数百年来,青阳之艺文零落殆尽,不可复求。此书亦几成断种,赖洣左右葆爱,仅存于世。复珍重付予,予何敢重踏胡氏后人覆辙,以私于一家一姓,随年运而销尽哉?因举以赠上海市立合众图书馆。……今洣殁已年余,予始叙此书流传颠末于此,并检洣与予邮片三纸间于册,以助来者之稽证焉。
壬辰为1952年,同年刘景晨曾从温州赴海上探望朋友,归后作《上海访旧六首》,其三记李氏,内有“谈谐宜决愁如水,委顿谁知病在床。惘惘临别留吉语,重来春酒寿无疆”之句,附注称“君病亟,明年七十岁”。待到春来时,无友无酒,斯人独憔悴,梦断在虹桥。
2014年6月8日
顷从故纸堆中,偶然检得《亡室邬之状》《虹桥断梦图记》各一纸。记邬秉文生平及李洣征求图咏事甚明晰,兹移录如下。丁酉秋七月二十二日,申闻补记。
亡室邬之状
室人邬之,讳秉文,小字梦兰。世为浙江奉化西坞著族,徙居县城,黉墙高楼。父康生先生,母戴孺人,之其季女也。康生先生绩学一衿,孱守家衖。之毁齿入塾,颖慧过于诸兄,笄年毕业县治女校,转学杭州女子师范,为王慕兰、叶墨君二校长所赏拔。岁在丙辰,余游分水,之任其县女校教员,偶作赋物小诗。余见而和之,又咏其手制象生花。之归呈康生先生,先生以余为才,并属和焉。越数载,戴孺人谢世。之哀毁骨立,服除,以其姊夫董君云归之介,礼嫔于余。时为癸亥孟冬,之年二十八也。事余母聂太恭人服勤,左右无方,太恭人辄称其贤孝。襄治家事,劳苦节啬,太恭人且笑谓类我也。与河东宜人暨会稽君共数晨夕,婉嫕靡间,人尤以为难。自是,余游宁海,又游吴之海门、闽之福州,之皆以稿砧相从。庚午,太恭人弃养。病革时,侍奉汤药,浣涤厕牏,浃月衣不解带。既殁,哀慼逾常。未几,又遭康生先生之丧。弥岁茹痛,因患溲血,西医诊为腹下生瘤,以爱克斯光熨治之,其病虽愈,体渐羸矣。丁丑,日本内犯,湖上寓庐荡为煨烬。余累世旧藏图籍、书画,与之奁中所弆其乡本堂、剡源、松乡三集,及手写邬氏先代诗,辑自甬上耆旧诸集者,悉付劫火。之在流亡中,每一念至,相对欷歔。一再播迁,僦居沪渎,欻忽逾十年。戊子冬,以儿子娶妇,与余先后返湘南。无何,兵事突起,避徙乡间。今岁仲春,举家东下,觊安喘息。解装甫阅两月,之以过街买粥豆,被驰脚踏车者撞跌,震伤脑系,急救无效,遂至不起。呜呼!是可哀也。之未嫁时,藉庭闱之荫,惟以读书为事,或出任女师,教学相长,初未究心家人生理。既来归余,勤修妇功,举凡烹饪、缝、漱浣,并优为之。迭罹丧乱,益伤贫窭,蚤夜操作,无遑宁息。气力日以不支,猝遇奔车,竟夭年命。此余负疚冥冥,痛悼不能自已者耳。其娴韵语,出自家学,又得于王慕兰先生之教为多。慕兰女中硕师,著有诗集。之与有连也。结缡已后,辍不复为,且以余苦吟为戒。余尝戏谓,欧阳永叔婚于胥氏,黄鲁直婚于谢氏,俱以诗笔见赏妇翁,遂居甥馆。余之牉合略同,而何可忘筌蹄也。之笑曰:雕虫之技,玩物丧志,非妇人所宜,若所举似欧、黄二夫人,皆不获偕老,岂亦欲于集稿中铭我墓耶?不意戏言终成恶谶。呜呼!愈可哀已。之生于前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正月十一日,卒于公元一九五零年庚寅四月二十四日,享年五十有五。子一:泉怀,娶欧阳泉英。之既殓,余携子妇奉其遗体,辇送上海市卫生局火葬场,举行火化,收取骸灰,函以丹匣。逾月,葬于上海虹桥西寅春庙湖南公墓。余行年六十七矣,哀此永逝,情何以堪。爰自濡泪,和墨次其生平大略。惟蕲当代文儒赐之铭诔,用光泉壤,并垂家牒。是则之虽死,抑犹生也。庚寅岁五月杪日,衡山李洣撰状。
如蒙贲锡文笔诗词,请寄上海康定路一七九弄二四号任宅收,转李佩秋。
虹桥断梦图记
庚寅夏五月二十九日,余窆亡室邬之于虹桥迤西寅春庙湖南公墓。虹桥在上海市西廿里,寅春庙旧为青浦县境,东距虹桥仅五里,今割入上海市。余审视庙匾,建于乾隆庚辰,《青浦志》不详也。嗟嗟!之一抔所托,千载永,人世可哀,孰逾于此。惟其地域远在郊外,平畴绣错,带水萦之。陆士衡诗云: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庶获安厝无五患耳。当之诞生时,母戴孺人梦入樊榭山中,丛兰披径,无人自芳,故其小字梦兰。余壮岁前,本名萃兰,既谐燕婉之求,辄以名字偶同,夸为宿缘也。今彼大梦已先觉矣,后死同穴,未知何时。抑惟有望坟,纡轸徘徊,不忍去尔。兹乞余友擅六法者,为写《虹桥断梦图》,并请海内耆硕贲题诗翰,以表封树,阐幽[发]微,迺自著其缘起云。是岁七月既望,龙靡山人李洣记。
通讯处:上海康定路一七九弄二四号任宅收转。
亡室邬䌹之状
虹桥断梦图记
伤心人别有怀抱
——张大千的苏州遗痕
每次去昆曲传习所,匆匆见过顾翁,出门后总要到网师园小坐。在殿春簃外紫藤旁,是张大千晚年补写的“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一石。屋内复原画室的陈列,朴素而宁静,仿佛他与兄长张善孖仍在院中和虎儿嬉戏,从未离开。不过,最终只有虎儿永远留在了这里。
数年前寓目张氏旧用碑帖数种,版本并不名贵,是民国间珂罗版影印本,却有张大千的题记。其中,《汉石门颂》是民国八年(1919)上海艺苑真赏社影印本,书衣题“古鉴阁景本旧拓石门铭,季爰藏之”,下钤“大千居士”朱文长印。册前白页画蟹佛图,款署“于听秋席上得见蟹佛,因写是图”,钤“大千居士”朱文方印、“张权私印”白文方印。册末张祖翼跋后,有张大千墨笔画“张氏藏碑之记”长印及“张”字小印,封底书“伤心人别有怀抱”一行。
《齐侯两罍铭集联》是民国七年(1918)艺苑真赏社用吴云(号退楼)手拓最精本印集,书衣上大字题“爰公藏”,又小字记“十弟君受于此用功极深,龙蛇屈曲,可谓前无古人”。册前亦画“蟹佛图”,署“大千居士敬绘”,反面书“学篆当学齐侯罍,始能超凡入圣”二行。册后白页题“齐侯罍”,矫变非常,反面是“大千居士爰。为曾夫子特赏,书在篆隶得师承,青出乎蓝,龙蛇屈曲称齐罍”四行。
字帖虽为影本,但可见张大千早年学书之师法与取向;墨笔“蟹佛图”尽管是一时兴起,随意涂抹之作,然素不为人所知,弥足珍贵。二帖之购置,应该是张大千拜曾熙为师,已改名爰,并出家号大千,而尚未废“张权”一印之际,即民国八九年间。
题记中的“十弟君受”,应该就是张大千《我的十弟张君绶》所记之张玺。他比大千小四五岁,书画有天赋,可惜因不愿屈从旧式包办婚姻,竟于民国十一年(1922)蹈海自尽,年仅十九岁。大千初题《齐侯两罍铭集联》时,君绶年方十五岁,禀赋已让兄长惊异。待到1932年大千寓苏州时,君绶已离世十载,重展此帖,想必张大千自然不免伤心。
张氏兄弟借居网师园后,曾豢一虎,以便写生。在《我的二哥张善孖与他的虎儿》一文中,张大千说,朋友中间,虎儿最不喜欢文雅的李芷谷。不过,客岁所见以虎画为主的《双髯画册》一种,却是张善孖、张大千兄弟签赠“芷谷”者。李芷谷名曰基(1893—1939),字子固(一作芷谷)。云南腾冲和顺人。李德润第五子、李曰垓胞弟、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五叔。宣统元年(1909)入云南讲武堂,与朱德同学。辛亥革命期间,参加云南“重九”起义。与贾若兰成婚后,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归国任广东惠乐县长,并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27年四一二政变,不幸被捕。获救出狱,乃避居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艾思奇自日本回国,赴延安前,即随他在上海生活。
在沪期间,李曰基常来苏州,与讲武堂时的老师、曲石精庐主人李根源往来频密,并师从侨居苏州的石遗老人陈衍,学习诗文。因精通国乐,曾参加今虞琴社雅集。据《今虞琴刊》记载,李氏寓十梓街宜春坊二号,善弹《秋鸿》。1936年6月28日,琴社第五次月集,李芷谷曾奏《圯桥进履》一曲。
在李根源所编《松海集》里,有《丙子春游松海奉和石遗夫子原韵》《游小隆中呈曲石夫子》《松海四绝句呈曲石夫子》三诗,是1936年李氏与李、陈等人游览苏州西南诸山时所作。而今天池山寂鉴寺前的天池摩崖上,尚存李氏题“水底烟云”四字,时在丁丑(1937)春。
全面抗战爆发,苏城沦陷,张氏兄弟、李芷谷自此分离。1939年1月3日,在赴欧的霞飞将军号轮船上,张善孖作《正气歌图》,寄请李氏题跋。同年12月4日,李曰基逝世于昆明。而张大千自上海经越南,抵达昆明时,距他离世仅二十天,错失最后一面,因作《松崖论道图》,并题云:
昔与芷谷同居吴门,昕夕过从,谈玄论道,欢笑无间。尝索予写黄山小景,延未报命。卢沟祸起,予陷寇中,芷谷南返昆明。明年,予始间关还蜀。芷谷寓书,数订滇游之约,人事牵率,因循未果。秋间赴海上,从越南来昆明,则芷谷归道山已二十日矣。每忆约言,车过腹痛,挥泪图此,供诸灵右。落月屋梁,如闻叹息之音也。
张大千留在苏州的,不只是旧时的字帖与画册,还有对张君绶、李芷谷的思念,冥冥中《汉石门颂》封底的那句“伤心人别有怀抱”,或许就是为他自己所书。
2015年4月19日
张大千藏珂罗版《石门颂》
张大千藏珂罗版《齐侯两罍铭集联》
序(沈燮元)
1. 济度寺里萧氏女
2. 《范纯仁告身》未去国
3. 未见黄子久
4. 灵岩山寺《普宁藏》检点偶记
5. 角花笺出亲王府
6. 曾访绿天庵
7. 传世久远能乱真
——《随园湖楼请业图》有摹本
8. “松下”述祖德
9. 涵庐藏《兰亭》曾义卖
10.“棱伽山民”是谁
11.鹤洲僧拓《瘗鹤铭》
12.尤爱“松石间意”
13.缶翁为潘祖荫刻印
——《吴昌硕年谱长编》补订之一
14.《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三题
15.松筠庵里心泉僧
16.又遇西园主人
17.长塘后身在虞山
18.白发丹阳尹
19.王观堂应制题画诗
20.也见王观堂藏书
21.他曾与王国维共事
——稿本《涤庵日记》作者及其他
22.一轮明月
23.康南海有意住苏州
24.翁瑞午家的古玩铺
25.绚华室的长想
26.西津家学的遗恨
27.别一陈定山
28.原是一个王文伯
29.胡适的“大都会”之约
30.胡适的应酬与寄托
31.高一涵藏册存真逸
32.章太炎两次到苏讲学
33.同荐颜虚心
34.汪东的留日鸿迹
35.吴迂叟的遁园往事
36.两世交谊淡墨痕
——吴玉如题记拾遗
37.吕思勉曾更名
38.退翁亦堪怜
39.破门弟子藏札
40.顾麟士迁居与郑孝胥代笔
——读《温卿书翰》册补记
41.“落水文人”的沙龙
——日本人喜多庄次的题词册
42.孤负百年心,凄断商音
——《忍寒诗词歌词集》外诗一首
43.伤心人别有怀抱
—— 张大千的苏州遗痕
44.听雨楼头忆八叔
45.爱屋及乌藏画猫
46.巧若《联珠》
47.中书君的书缘
——钱锺书藏《复堂师友手札菁华》旁记
48.复堂师友佚简及其他
49.缀名那得句如神
——钱锺书的轶诗三首
50.癸酉夏初已归省
——《顾廷龙年谱》拾补
51.《与顾起潜书》的意外收获
—— 读《钱玄同日记》札记
52.世云文字有缘法
53.张家有女
54.张珩的谱名及其他
55.高名凯的书画生计
56.顾太清书纨扇入粤
——小记洗玉清与邓之诚的交往
57.虹桥断梦
58.与苏坡同日生
59.偶见“双哥”遗简
——顾颉刚的小名与书札二通
60.“姑苏五老”同题《击剑图》
61.陈梦家的苏州行
62.书简内外说“勤庐”
63.且待小僧伸伸脚
——记茶陵谭光
64.龙威经藏已如幻
——兼记叶恭绰旧藏拓本的流转
65.黄裳手批《灯窗琐话》
66.重现人间的鱼千里室收藏
67.《题跋古今》序
68.《上海鬼语》序
69.《瓠庐笔记》跋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