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新古典及内生增长理论
    二  结构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
    三  不平衡结构的敛散性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  国内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视角研究
    五  投入产出方法与多部门分析框架
    六  能源约束对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节  主旨概念界定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面临的难点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及动因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产业不平衡结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产业不平衡结构的演变
  第三节  当前我国产业不平衡结构基本面
    一  显著的规模差距
    二  明显的收益差别
    三  突出的投资差异
    四  迥异的就业水平及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形成动因
    一  需求大相径庭——拉动力
    二  生产效率差异——推动力
    三  政策取向非均衡——选择性扶助与约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
  第一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描述
  第二节  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同产业的贡献差异
  第三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和表现方式
    一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与经济周期波动
    二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差异
  第四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机理
  第五节  政府主导型产业极化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
    一  产业极化效应的内涵及表现
    二  我国产业极化效应长期突出的原因
    三  产业极化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
  第六节  产业跳跃式演进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
    一  我国产业跳跃式演进的内涵及表现
    二  我国产业跳跃式演进的原因
    三  产业跳跃式演进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集中推动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产业不平衡结构的识别及其历时更迭
  第一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的基本特性及分析要求
    一  产业不平衡结构的基本特性
    二  分析产业不平衡结构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考虑社会技术水平的产业结构偏差判断——基于主特征值法的实证对比
    一  主特征值分析方法思路及内涵解释
    二  基于主特征值法的产业不平衡结构实证分析
    三  产业不平衡结构的中美对比
  第三节  考虑产业关联的产业不平衡结构分层识别——基于解释结构建模与投入产出技术结合的建模分析
    一  ISM与投入产出结合建模的背景概述
    二  基本概念及运算规则
    三  ISM与投入产出结合建模算法
    四  分层识别方法具有的优点
    五  基于模型的实证演算及分层识别结果评述
    六  基于模型测算的中美对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能源约束下不平衡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一节  能源约束对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的决定性影响
  第二节  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突出影响
  第三节  我国能源约束渐行渐紧的严峻现实
  第四节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节能降耗的关键作用
  第五节  经济增长及节能目标约束下不平衡产业结构演进的优化建模分析
    一  基于投入产出的多目标优化建模分析的基本经济内涵
    二  优化模型目标及约束条件设定
    三  基于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多部门测算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第一节  全书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