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关于英汉借词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语料范围
1.5 本书结构
2 英汉借词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国内外英语借词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学者对借词的研究
2.2.2 国内学者英语中的借词研究
2.3 国内外汉语借词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学者对汉语借词的研究
2.3.2 国内学者对汉语借词的研究
2.4 英汉借词对比研究现状
2.4.1 国外借词对比研究
2.4.2 国内借词对比研究
2.5 借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英汉借词研究的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认知语言学
3.2.1 原型理论
3.2.2 概念化和范畴化理论
3.2.3 非范畴化理论
3.2.4 隐喻理论
3.2.5 转喻理论
3.2.6 类推理论
3.3 小结
4 认知视域下的英汉借词
4.1 引言
4.2 英汉语借词现状
4.2.1 英语借词现状
4.2.2 汉语借词的现状
4.3 英汉借词语义:多次认知加工的产物
4.3.1 认知一次加工
4.3.2 认知二次加工
4.3.3 认知深度加工
4.4 英汉借词语义的认知凸显性
4.5 英汉借词语义的理据性
4.6 对比阐释
5 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阐释
5.1 引言
5.2 英汉借词的范畴化
5.3 英汉语借词范畴化方式
5.3.1 英语借词的范畴化方式
5.3.2 汉语借词的范畴化方式
5.4 借词范畴中的特设范畴
5.5 英汉借词范畴化的制约机制
5.5.1 英汉借词范畴的文化语境依赖
5.5.2 英汉借词范畴化的认知模式依赖
5.5.3 语言自身制约
5.6 英汉借词范畴化的认知选择
5.6.1 感知选择
5.6.2 心理频率的选择
5.6.3 心理图式的选择
5.6.4 义项的选择
5.7 对比阐释
6 英汉借词非范畴化认知阐释
6.1 引言
6.2 借词语义的非范畴化
6.3 借词词义范畴变化的认知机制
6.3.1 隐喻与英汉借词范畴
6.3.2 转喻与英汉借词范畴
6.3.3 类推与英汉借词范畴
6.4 对比阐释
7 结论
7.1 本书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
7.3 本书研究的启示
7.3.1 对于英语借词翻译的启示
7.3.2 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
7.3.3 对于词典编纂的启示
7.4 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