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新青年》的新文化理念与国民信仰建构
第一节 “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
第二节 “信仰共和必非孔教
第三节 “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
第四节 “将性命去殉他主义
第一章 鲁迅的信仰观及其思想理路
第一节 “恃意力以辟生路
第二节 宗教旨在化解“内部生活”的危机
第三节 信仰非必依赖宗教而立
第四节 自由、诚实、践履是信仰的根基
第二章 鲁迅早期信仰的建构与演变
第一节 南京时代:走向世界与走向自己
第二节 选择危机与留日时期的信仰建构
第三节 历史之“毒”与早期信仰的自我矛盾
第三章 尼采影响:鲁迅信仰建构的特征与深度
第一节 五四思想界的尼采影响
第二节 “惟向所信是诣”的“心声
第三节 “精神界之战士”的形象创构
第四章 鲁迅倒孔:信仰领域中的攻坚战门
第一节 鲁迅倒孔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聚焦
第二节 倒孔运动的深层体验与历史感知
第三节 情感投人、现实针对和坚韧持续
第五章 后期鲁迅信仰的思想资源与内在整合门
第一节 三个意象与上海鲁迅的革命实践
第二节 后期鲁迅信仰中的托洛茨基影响
第三节 “诗人之死”与后期信仰构成的命运认知
第六章 国民信仰中鲁迅符号的建构历史
第一节 1936—1949:祭文中的“民族魂
第二节 鲁迅符号在国民信仰中的功能与读解
第三节 “人”的返回之路
第七章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鲁迅资源建设
第一节 现代佛教界的鲁迅影响与资源利用
第二节 基督宗教界的鲁迅印象与资源利用
第三节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鲁迅资源反思
第八章 鲁迅信仰问题的世纪论战
第一节 从“神像”化到“大话”像
第二节 “费厄泼赖”的接受命运
第三节 “拿来主义”的接受风波
结语 信仰纯粹性与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