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跃跃欲试的文化读本
书法小白更想拥有的入门佳作
让歪果仁也爱上中国书法
用生动的语言告诉你应该知道的关于书法的一切!
地道英文原文+名家精美译文=双重阅读享受
更有海量书画珍品与你共赏
干货满满 有料!
汉字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不同书体是如何诞生的?
如何欣赏书法——横平竖直=美?对称=好字?
如何写好书法——毛笔的正确使用方式?看似简单的笔画,到底有多少种写法?笔画与笔画之间如何才能"和谐共处"?
书法和你喜爱的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到底有何关系?
妙语连珠 有趣!
都说字如其人,如何从一个人的字迹中判断出他的体型甚至容貌?
你所熟悉的米芾、苏东坡、黄庭坚性格究竟如何?
同样是一国之君,蒋彝为什么pick了宋徽宗,却diss了乾隆?
双语对照 涨姿势!
地道英文写就,白谦慎、郑达领衔翻译,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丰富插图 有彩蛋!
作者精心挑选名家书画珍品,更有私人收藏奉上,以飨读者。
《中国书法》全书共十一章,以一个引人入胜的"绪论"开场,开宗明义地指出此书的写作对象。这一章从比较中西书法入手,叙述书法和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
第二章结合图形,讲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将古代汉字和古巴比伦文字、埃及文字、日本、朝鲜、西夏文字等加以对照,说明汉字独特的美学价值。
第三章结合了大量的图例,将五种主要书体的发展史作了简洁而生动的概述。
第四章贯彻了蒋彝的美学观——中国书法的线条美,用现代力学原理、形象的图画以及舞蹈等来说明书法美的鉴赏标准。
第五章到第八章讲述了具体的技法问题,为有兴趣练习的读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第九、十章强调了书画间的密切关系。
最后一章从美学观念上考量了中国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将书法提高到体现中国艺术本质精神的重要地位。
我曾听到过不少西方人评论我们的书法。他们说:"我喜欢汉字的外形,但我却无法辨别优劣",或"法书具体是由哪些因素所构成?",或是"字怎样写才算美?",等等。很明显,人们十分想了解这类知识。……我写本书的动机之一,是希望帮助这些人不需费劲学习中文就能欣赏书法。倘若他们能够懂得那些词的文字意义,当然更好;但对审美欣赏来说,词义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我打个比喻你就能懂得我的意思:譬如说有张风景画,画上的景物是你熟悉的故乡的景色, 那一定能触动你回忆的心弦。看这样的画的感觉和看一幅景物陌生的画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倍觉欣快。然而,我也确实认为,即使没有熟悉的认知,人们也能凭借对线条运动的感受和事物组织结构的认识来欣赏线条的美。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表达书写者的品性。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嗜好以及得意与否,据说都能从字上准确地推论出来。
我知道,西方国家对笔迹的分析几乎成了一门科学,但在我看来, 结体的丰富多变、笔画的安排与形式使中国人的字迹更适宜于采用这种分析形式。例如,宋代[960—1276(1279)] 距今已很久远,但我们还能从宋徽宗创作的独特的、被称为"瘦金书"(图47)的作品中,想象出他是一个外貌优雅的人,修长而削瘦,注重细节的修饰,气质还有点阴柔;我们甚至可以推断,他是一个言语缓慢而慎重的人。再如,我们研究米芾的书法(图46)时,立即会联想到口语中常用的一个词"胖墩",来作为这个艺术家外表的最好描绘, 我想象他走路时带着自得其乐的、深思熟虑的神态,昂着头,机警而又富于幻想——这是一个竟会像敬爱自己的兄长一样,拜倒在所崇拜的怪石面前的人也就是这位艺术家,用大胆的、充满幽默感的"米家点"画出雾色迷濛中的群山。苏东坡的书法使我想起这样一个人,他比米芾稍胖略矮,在性格上比米芾更不拘小节,然而,心胸开阔,生气蓬勃,是一个伟大的诙谐大师,一个伟大的乐天派(图40)。而黄庭坚的书法则展现出另一种形象。我敢说,他是强健的瘦高个,意志坚定,甚至有点固执,但对他人却宽容大度(图38)。以上仅是粗略的判断,对书迹作更细致的研究后,还可以推出许多更细微的特征。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那些欣赏这位作者"哑行者"系列轻松愉快文风的读者,会发现作者比较学术化的一面,然而仍旧不乏魅力。——《旧金山纪事报》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光是那些插页就非常有价值,在书的后半部分,当作者讨论抽象美、技巧和构字时,劝我们用
自己的手去试一试。——《泰晤士报文学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