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汉语语法史(精)
0.00     定价 ¥ 99.8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9623546
  • 作      者:
    作者:王力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研究汉语语法历史发展的专著。全书共26章,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论述了汉语语法发展的历史面貌、发展阶段及其内在规律,重点是历史句法学的探讨。

本书以汉语基本理论为基础,讲述了名词、人称代词、构词法的发展、词序的发展、长句的发展、语气词的发展,以及“五四”以后新兴的句法等知识。

本书材料丰富、系统性强,规模可观,是语法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展开
精彩书评
  王力先生是罕见鲜有的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大师,深入研究历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创立汉语史学科;深入研究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诗律学,深入研究现代语法和语法理论,深入研究汉字改革,所有领域的有关成果足以深深影响当时、现在和未来。王力先生以治学严谨著称,既能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又能睿智缜密,周到细致,令人叹为观止。
  ——南开大学教授、语言学家马庆株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名词
  关于上古汉语名词的形态,还没有人进行过全面的研究。据我们初步观察,上古名词的前面往往有类似词头的前附成分,例如“有”字,它经常是加在国名、地名、部落名的前面,如“有虞、有扈、有仍、有莘、有熊、有庳”等。在《尚书》里,这一类例子是很多的。现在试举几个例子:
  何忧驩兜,何迁乎有苗?(《皋陶谟》)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汤誓》)
  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君奭》)
  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召诰》)
  普通名词的前面,也有加“有”字的。下面是《尚书》的一些例子:
  予欲左右有民,汝翼。(《益稷》)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盘庚》)
  有王虽小,元子哉!(《召诰》)
  下面是《诗经》的一些例子:
  摽有梅,其实七兮。(《召南·摽有梅》)
  发彼有的。(《小雅·宾之初筵》)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小雅·巷伯》)
  下面是其他书的一些例子: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我们很难由此得出结论说一切名词都能具备这种形态。不过某些名词却总是和“有”字黏在一起,例如“众”字可能是奴隶的通称,《尚书》里常常把“众”说成“有众”,例如:
  今尔有众……(《汤誓》)
  有众率怠弗协。(同上)
  乃正厥位,绥爰有众。(《盘庚》)
  简孚有众。(《吕刑》)
  除了“有”字之外,还有“于”字和“句”字,见于“于越”和“句吴”,例如:
  于越入吴。(《春秋·定公五年》)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史记·吴太伯世家》)
  古人以为这是外族语言里专有的“发声”。那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总之,假定上古时代名词是有词头的话,它的规则还是不能十分确定的。到了战国以后,除了仿古之外,就不再有这一类的词头了。
  到了汉代,产生了一个新的词头“阿”字。“阿”本是歌部字,在上古念[ai],中古念[a]。现代于“山阿”的“阿”念[e],于词头的“阿”念[a],这个分别是上古和中古所没有的。可以说,现代词头“阿”字保存了古音,山阿的“阿”字的读音则跟着一般歌韵字发展了。
  可能是从“伊谁”变来的。“伊谁”在《诗经》里已经出现了,例如: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小雅·正月》)
  伊谁云从?惟暴之云。(《小雅·何人斯》)
  到了汉代以后,“伊谁”变了“阿谁”,例如: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羹飰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同上)
  向者之论,阿谁为失?(《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从此以后,“阿”字的用途扩大了,它不但可以作人名和亲属称呼的词头,也可以作人称代词的词头。它作为人名的词头是从小字(小名)开始的。《汉武故事》说汉武帝后的小字“阿娇”,这还不一定靠得住,因为《汉武故事》是伪书。但是曹操小字阿瞒,刘禅小字阿斗,总算是可靠的。
  现在我们再举几个作为人名词头的例子:
  见阿恭,知元规非假。(《世说新语·雅量》)
  阿连才悟如此。(《南史·谢灵运传》)
  忽出城唤曰:“阿鼠!”子文不觉应曰:“诺!”(《法苑珠林·渔猎篇》)
  作为亲属称呼的词头的有下面几个例子:
  阿翁讵宜以子戏父?(《世说新语·排调》)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辞》)
  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晋书·周顗传》)
  阿婆,佛法言有福生帝王家。(《南史·齐本纪下·废帝郁林王纪》)
  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南史·王思远传》)
  孝琬呼阿叔。帝怒曰:“谁是尔叔?”(《北史·河间王孝琬传》)
  作为人称代词的词头,有下面几个例子:
  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王敷《茶酒论》)
  鹩隔门遥唤:阿你莫漫辙藏。(《燕子赋》)
  登阿侬孔雀楼。(《异苑·鬼仙歌》)
  现在北京话里的词头“阿”少见,只有受方言影响的“阿姨、阿婆”等。
  粤方言词头“阿”还可以用在姓氏的前面,如“阿王、阿刘”;又用在排行的前面,如“阿三”。
  词头“老”字来源于形容词“老”字,最初是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后来由这种形容词“老”字逐渐虚化为词头。词头“老”字可以用于人和动物两方面。这两种“老”字都是在唐代产生的。
  某些称谓之前可以加词头“老”字,如“老姊、老兄”。这些都见于唐代的史料。《晋书·郭奕传》:“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这种“老”字不像是表示年长的意思,而仅仅是一个词头。后来一直继承着这种用法。
  现在只举出《儒林外史》里的例子:
  匡超人走到跟前,请教了一声“老客”,拱一拱手。(第十七回)
  原来是老弟!几时来的?(同上)
  那人见牛玉圃,吓了一跳,说道:“原来是老弟!”牛玉圃道“:原来是老哥!”(第二十二回)
  姓上加“老”,好像是起源很早,如《论语·述而》:“窃比于我老彭。”但是“老彭”无论是指两个人(老子和彭祖)或指一人(殷贤大夫),“老”字都不能算是词头。姓上加“老”,实际上是起于唐代。白居易《戏赠元九李十二》诗:“每被老元偷格律。”“老元”就是指元稹。后来这种用法也一直沿用下来,例如:
  包贵善画虎,名闻四远,号为老包。(元夏文彦《图绘宝鉴》)
  老戴,忘其名,吴郡昆山人。(同上)
  这泼魔这般眼大,看不见老孙。(《西游记》第二回)
  既然姓上可以加“老”,名字上也就有可能加“老”了。就现在所看到的史料来看,名字上加“老”比姓上加“老”晚些,最初见于宋代的史料,例如: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可,指文与可。坡,指轼子过。](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
  快读老坡秋望赋。[坡,指苏东坡。](范成大《寄题永新张教授无尽藏》)
  排行上加“老”起源最晚。中古于排行只用“阿”,如今粤语,例如《南史·临川王传》:“阿六,汝生活大可。”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用“老”字呢?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不过至少在清代已经可以这样用了。现在只举出《儒林外史》的一些例子:
  赵氏有个兄弟赵老二在米店里做生意。(第六回)
  杨执中定睛看时,便是他第二个儿子杨老六。(第十一回)
  阿叔道:“好呀!老二回来了。”(第十六回)
  潘三出去看时,原来是开赌场的王老六。(第十九回)
  龙老三,你又来做甚么?(第二十九回)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名詞
第三章 稱數法單位詞
第四章 人稱代詞
第五章 指示代詞
第六章 疑問代詞
第七章 動詞(上)
第八章 動詞(下)
第九章 形容詞和副詞
第十章 介詞和連詞
一、上古的主要介詞
二、連詞兼介詞
三、上古的主要連詞
四、實詞的虚化
五、足句虚詞
第十一章 構詞法的發展
一、漢語詞複音化的原因
二、雙音詞占優勢
三、歷代新興的聯綿字
四、雙音副詞和連詞
五、簡稱發展為語詞
第十二章 繫詞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十三章 詞序的發展
第十四章 長句的發展
一、长定语
二、長狀語
三、長主語
四、長判斷語
五、長複句
第十五章 名詞的關係位
第十六章 “之,其”構成的名詞性詞組
一、“之”字句
二、“其”字句
三、“之、其”互文
第十七章 能願式的發展
一、可能式
二、意志式
第十八章 連動式的發展
第十九章 使成式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二十章 處置式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二十一章 被動式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二十二章 遞繫式的發展
第二十三章 語氣詞的發展
第二十四章 省略法的演變
第二十五章 “五四”以後新興的句法
一、無定冠詞的產生及其受到限制
二、新興的使成式
三、新興的被動式
四、新興的聯結法
五、新興的平行式一一共動和共賓
六、新興的插語法
七、新興的複句一一分句位置的變化
第二十六章 句法的嚴密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