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5)
  中国区域创新:新常态、新动力
  第一章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排行与评价
    一、地级市创新指数评价
    二、“热点创新区域”创新指数评价
  第二章  中国战略区域创新评价:多维度、新视角
    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创新评价
    二、京津冀区域创新评价
    三、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评价
    四、战略区域创新比较
  第三章  中国区域创新:困境与对策
    一、发展困境
    二、应对之策
第二部分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6)
  创新2.0:启航新时期
  第一章  区域创新态势:变化与走向
    一、从首位引领走向区域协同
    二、从精英导向走向大众参与
    三、从政府主导走向多方合作
    四、从线性增长走向非线性跃升
    五、从创新要素竞赛走向创新生态竞争
  第二章  区域创新指数:排行与特征
    一、全国总体排名
    二、分地区排名
    三、分战略区域排名
    四、区域创新特征
  第三章  区域创新模式:探索与发展
    一、企业自主模式
    二、政府主导模式
    三、科研引领模式
    四、中介搭桥模式
    五、园区支撑模式
    六、网络协同模式
    七、军民融合模式
  第四章  区域创新之忧:障碍与掣肘
    一、创新领域同质竞争
    二、创新要素惰性沉淀
    三、创新资源共享困难
    四、创新跟随现象突出
    五、创新生态发育不足
  第五章  区域创新之策:调整与应对
    一、推动共生性错位创新
    二、培育跃动性创新要素
    三、优化交互型创新平台
    四、营造友好型创新生态
    五、鼓励引领式自主创新
    六、引导普惠式共享创新
第三部分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7)
  创新再加速  领航新时代
  第一章  区域创新态势:新时代与新使命
    一、创新格局从“争相进步”到“梯度发展”
    二、创新面向从“单域科技”到“全域立体”
    三、创新系统从“静态闭合”到“开放整合”
    四、创新路径从“个体突破”到“平台集群”
    五、创新动能从“政府主导”到“多元激活”
  第二章  区域创新指数:排行与特征
    一、全国总体排名
    二、分地区排名
    三、分战略区域排名
    四、区域创新特征
  第三章  全面创新改革:实践与经验
    一、京津冀探索协同创新改革实践
    二、四川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经验
    三、武汉市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
  第四章  区域创新瓶颈:制约与痼疾
    一、创新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二、创新贫困陷阱风险凸显
    三、创新行为主体缺乏联动
    四、创新成果产出贡献不足
    五、创新评价激励维度单一
  第五章  区域创新对策:应对与突破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区域创新系统化
    二、打破锁定效应,推进创新空间协同化
    三、激发主体活力,推进创新动力多元化
    四、突出应用导向,推进创新转化高效化
    五、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创新治理现代化
特别说明
附录1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6)评价指标体系及主要计算方法
附录2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7)评价指标体系及主要计算方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