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扶贫战略与政策演变
 一 我国扶贫战略与政策演变的分析框架
 (一)扶贫战略与扶贫政策的关系
 (二)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三)制度变迁理论
 (四)已有研究回顾
 (五)扶贫战略与政策演变:一个内生演进的分析框架
 二 我国扶贫战略演变
 (一)收入差距与贫困标准变迁视角下的扶贫战略演变
 (二)农民收入结构变迁视角下扶贫战略演变
 (三)贫困分布空间的变迁视角下扶贫战略演变
 三 我国扶贫政策变迁
 (一)体制改革拉动减贫阶段:1978一1983年
 (二)区域开发式扶贫阶段:1984一1993年
 (三)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四)综合扶贫开发阶段:2001—2010年
 (五)扶贫攻坚新阶段:2011年至今
 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战略与政策演变的总体评价
 (一)扶贫战略演变路径与评价
 (二)扶贫政策演变路径与评价
 (三)基于熵权法的农村减贫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五 “十三五”时期我国减贫形势的分析
 (一)当前扶贫开发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新时期减贫形势预判
 六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二章  我国扶贫政策实施的时间连续性及空间差异性研究
 一 已有文献梳理与回顾
 (一)扶贫政策的理论研究趋势
 (二)政策研究的“报道分析”视角
 (三)对已有扶贫政策研究的改进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三 我国扶贫政策实施的时间连续性
 (一)各战略期扶贫政策实施的连续性:整体视角
 (二)各战略期扶贫政策实施的连续性:政策分类视角
 四 我国扶贫政策实施的空间差异性
 (一)三大板块扶贫政策实施的空间差异分析
 (二)省际扶贫政策实施的空间差异分析
 (三)省级单位报道数量的差异分析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三章  减贫效果评估:一组计量分析
 一 已有研究回顾
 二 数据来源与贫困线选取
 (一)数据来源
 (二)贫困线选取
 三 模型设定
 (一)贫困的测度
 (二)贫困增长弹性
 (三)贫困的Shapley分解
 (四)Lorenz曲线和贫困指示增长曲线
 四 实证分析
 (一)减贫成效分析
 (二)估计贫困的增长弹性
 (三)贫困指数的Shapley分解
 (四)贫困指示增长曲线与是否亲贫式增长的判断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四章  省级政府扶贫战略及政策演变
 一 已有研究回顾
 二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技术路线
 三 贵州扶贫开发战略演变
 (一)体制改革拉动减贫战略(1978一1985年)
 (二)区域开发扶贫战略(1986—1993年)
 (三)八七扶贫攻坚战略(1994—2000年)
 (四)“一体两翼”扶贫战略(2001—20lO年)
 (五)精准扶贫战略(2011年至今)
 (六)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2011年至今)
 (七)“大扶贫”战略(2011年至今)
 四 贵州扶贫政策变迁
 (一)体制改革拉动减贫战略配套政策(1978
 1983年)
 (二)区域开发扶贫战略配套政策(1986一1993年)
 (三)八七扶贫攻坚战略配套政策(1994—2000年)
 (四)“一体两翼”扶贫战略配套政策(2000
 2010年)
 (五)精准扶贫战略配套政策(2010—2020年)
 (六)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配套政策
 (七)大扶贫战略配套政策
 五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扶贫战略与政策演变的总体评价
 (一)贵州扶贫战略演变的动机和路径
 (二)贵州扶贫政策演变的动机和路径
 (三)各战略期贵州减贫成效
 六 “十三五”时期贵州减贫形势分析
 (一)贵州扶贫开发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贵州扶贫新形势
 (三)贵州县域脱贫年份预测
 七 结论
第五章  益贫式增长及实现路径一来自湄潭绿色发展生态
 富农的探索
 一 文献综述与理论反思
 二 湄潭现象:为什么经济增长慢而农民收入增长快
 三 益贫式增长:湄潭现象的一个描述性解释
 (一)滴漏式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二)转向益贫式增长:湄潭现象的一个描述性解释
 四 绿色发展生态富农:湄潭县走向益贫式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茶叶富农:初始条件与发展路径
 (二)绿色工业富农:加工增值与增加就业之路
 (三)生态旅游富农:农民富裕的又一路径
 五 研究结论及启示
第六章  贵州扶贫经验模式总结
 一 湄潭经验一农村改革带动新产业,走出绿色富民之路
 (一)三大改革激活农村
 (二)绿色湄潭富农民
 (三)湄潭经验启示
 二 威宁四看法:创新机制识真贫
 (一)“四看”精准识“真”贫
 (二)“六个”准精“真”脱贫
 (三)“四看”脱贫经验启示
 三 台江县:“十户一体”党建扶贫模式
 (一)“十户一体”党建扶贫之由来
 (二)党建扶贫是“十户一体”的核心
 (三)“十户一体”党建扶贫经验启示
 四 长顺:“藤缠树”模式
 (一)“藤缠树”模式——产业升级,高效农业
 (二)长顺做法“藤缠树”经验启示
 五 睛隆模式——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带动石漠化脱贫
 (一)晴隆县基本情况
 (二)晴隆模式之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模式
 (三)晴隆模式的成效
 (四)晴隆模式的经验启示
第七章  问题识别、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贵州的调查研究
 一 调研情况介绍
 (一)调查样本选择
 (二)调研情况介绍
 (三)主要变量设置与特征描述
 二 调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