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早年流传于广东、广西、福建各地。据传此拳初为严咏春所创,故名“咏春拳”,亦有以严氏命名咏春。年长前辈亦称之为“盲拳”或“归家拳”(“盲拳”或“归家拳”的称呼,是因为在练习稿手时可蒙着眼睛练习,故称为“盲拳”。过去咏春拳不能在公众的地方练习,当时众多好手多是在家中练习,故称为“归家拳”)手法有擒拿及穴位攻打,快速狠毒;脚法有生死踢法以及摔跌打法,所以不轻易传授及显露于人前。但在今天,咏春拳虽受各方面影响却是流传范围最广的中华武术拳种,并在海内外得到快速发展。咏春拳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民间其他流派武技的熏陶和影响,以人体结构、关节活动及人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玄学虚幻、非科学逻辑性的近似哲学解释,而成为一种十分科学化和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脚疾而防守严谨,马步灵活,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咏春拳在由古至今传承中由传统拳理、拳论、心法、手法、踢法,内炼和外炼法,象形取意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桩法和兵器;更配合藕手藕脚练习以训练与桥手或腿脚搭接后的感觉和反应。拳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肘、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等,来区别于长江以北的诸多武技。从过去到今天所能看到的所谓祖传或流传的衍生支系咏春拳中,真正传承标准科学或具有咏春风格特点的几乎很少见了,多数传承咏春拳太随意,导致学或练空耗时间。因此,我们不得不科学地认识咏春拳这门搏击的拳术艺术,重新校正,《传世咏春拳内功小念头》内容则是以传世小念头内功拳法为主,作者舒建臣希望世界各地的咏春拳修习者能纠正自己的所学所练,是谓不险致湮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