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时代风沙中的累累瘢痕
“领衔主演”的滥用
肥腻油腻成了“时鲜话题”?
小圈子里的著名
“逃富”与“逃死”
“宗师去世无人问”的冷思考
所有的“差不多”,最后都会报复你
倘若齐白石去当官
从“人园考试”说起
水至清,真的无鱼吗?
我所理解的教育
“冰花男孩”的故事里写满庆幸与后怕
脸书与书脸
我的阅读习惯
“我最怕期末”:一名大学教师的焦虑
“世界自有其原则”
电影《无问西东》的“莽气与灵气”
把“儿童邪典片”逼进“铁桶合围”绝地
别让“向钱看”破坏新媒体生态
都“总”起来了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雪夜
谁卖了我的电话号码?
孩子天生是诗人,大人却失去了耳朵
为亲情拓展对话空间
姑妄信之
每所高校都要有个拉风的名号?
令人叹息的“暖新闻”
娱乐不是肉麻
少有人顾及鸟的感受
大数据也可以有温度
读者,书店最好的“合伙人”
胡迁之死
表情包也要有“法治脸”
同学会是一场皮影戏注定活在彼此记忆里
规则意识当成现代文明通行证
历史与空间:从“节女堂”想到“女德班”
说“跪”
“迷失”的美感
旅行文学
电视剧的智商
我们到底在怀念霍金什么?
阳光也是最好的防骗剂
那个测不准的时刻永远让我们着迷
我读鲁迅的小说
霍金:第一位伟大的后人类
永远年轻可取吗?
从八抬大轿到人工智能
生命在别处
以写作保留希望
又闻“只知周迅不知鲁迅”
我不要向猝死医生学习有关部门还真别觉得委屈
好奇心是青春的密码
上百村民私挖冻肉“淳朴”的人性为何变坏
我们不再“震惊”
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今天,我们都是流量的奴隶
那些受我冷遇的标点符号
《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
说“随和”
宝玉的“鱼眼睛论”
我的愿望谁知道
三不负主义
我们追求怎样的健康
何必“也学牡丹开”
警惕“注意力陷阱”
奇葩的企业文化恰恰是缺“文化”
莫让“乱花”迷人眼
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才能改变命运
疏与密
卖蘑菇的小姑娘
“悲摧”的贵族
时间的好孩子
点赞也要有资格?
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
逞能的悲哀
可怜一曲“长生殿”
说蚊
写回忆录
假作真时真亦假
废话和套话
当我们在朗读的时候
奉承
最奇崛的文化大师辜鸿铭
圈定“目标校”引人才不能随心所欲
狂傲背面是卑微
剧场与菜场
读书人一直都在只是恰巧你没发现
道路的人性化“限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