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科学创造的哲学诠释(精)/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06870153
  • 作      者:
    作者:王习胜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对事物的现象从其内部联系作出科学的说明,也就是设想、构思其内部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图景。由此推想,作为理论研究任务之内的哲学研究,虽然理应着力于改造世界,但首先要能够合理地诠释世界。对于显现人类智慧乃至于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创造而言,亦应如此。 王习胜著的《科学创造的哲学诠释(精)》以为,科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图景是:自然的任何存在物都是有结构的,任何结构本质上都是一种序的存在方式;存在物可以无限多样的序的方式或形态存在,现实事物只是无限多样的序的呈现方式之一。潜在的无限多样的序的形式,既是人类认识的未知领域,也是人类进行科学创造活动的可能性空间;不同的序受不同的序律制约,不同的序具有不同的功能。科学创造的发明活动,就是提取序元,构建新序的活动;科学创造的发现活动,就是通过现实的序而发现事物显在的或潜在的序律的活动。创造规律受制于自然规律,而且物质不灭,从意义而言,科学创造只有发现活动,没有发明活动。日常所谓的科学发明,只是对物质存在形态之序的改变而已。 现代创造学之创造技法的总体特征是“以量求质”,它的创造功能仅仅在于:在序的可能性空间里帮助人们寻找创造对象可能存在之“序”(或序律),而创造教育的功能不外乎在于:培养创造主体积极“寻序”的心理品质(创造性人格)及其开放的思维品格(创造性思维),并努力培育一种适宜于“寻序”“构序”活动展开的社会氛围(情境)。
展开
目录
上篇 追问本体
第一章 自在的自然如何存在
第一节 宇宙原始
一、神创说
二、玄创说
三、物创说
第二节 混沌及其演化
一、混沌的含义
二、混沌的演化
三、有序之后
四、两种有序
第三节 序的图景
一、序的界说
二、序的种类
三、序的结构
四、序的元哲学考察
本章小结
一、宇宙原始探索的真理性
二、人类为什么对有序情有独钟
三、我们对自在自然存在方式的看法
第二章 自由的思维如何运演
第一节 对思维运演的不同方法的研究
一、功能方法的研究
二、结构方法的研究
第二节 思维的材料
一、表象、意象及组块
二、选择后的材料存储
第三节 思维运演的描述
一、始于问题
二、问题解决
三、特殊现象和环节
本章小结
一、自由思维运演机制的简要总结
二、自由思维研究的形而上学方法
第三章 创造在哪儿
第一节 思维创造的可能性
一、思维创造的对象可能
二、思维创造的逻辑可能
三、思维创造的生理可能
第二节 思辨与实证的解释
一、哲学家的思辨阐释
二、创造者的经历述说
第三节 思维的创造在哪儿
一、感知觉的创造
二、加工思维材料
三、想象中的创造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机制解析
一、语言的构造
二、虚概念的生成
三、理想实验的进行
四、逻辑语形学的学理
本章小结
一、人类能够创造吗?
二、思维的创造究竟在哪儿及其研究方法
三、思维创造研究方法的悖论
中篇 审视方法
第四章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产生
一、起始于应用领域
二、受实业界的推动
三、学术界的参与
第二节 创造技法与创造教育的发展
一、美国的创造力研究与创造教育的发展
二、日本的创造技法和创造教育
三、我国的创造力研究与开发
本章小结
一、我们对创造力研究新方向的看法
二、创造力开发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五章 典型技法评介
第一节 经典的创造技法
一、头脑风暴法
二、检核表法
三、形态分析法
第二节 创造技法的反思
一、发明创造技法之必要
二、创造技法的创造意义
三、是否需要那么多技法
四、科学创造呼唤高效方法
五、值得重视的提法和思维方式
本章小结
下篇 叩问动力
第六章 遗传的天才
第一节 高尔顿的研究及其问题
一、高尔顿研究的要义
二、创造才能遗传研究的合理性问题
第二节 创造才能视域中的遗传研究与基因工程
一、遗传研究的简要历程
二、基因工程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三节 种种优生的说法
一、最佳生育年龄
二、生物节律把控
本章小结
遗传、优生与创造
第七章 创造的动力
第一节 创造动机的学说
一、本能论
二、驱力论
三、认知论
四、社会学习论
五、需要层次论
第二节 创造动力的解析
一、人类的创造本能
二、遗传的创造品格
三、内化的外在压力
本章小结
一种新的创造动力研究视角
第八章 教育与培养
第一节 创造的教育理念和原则
一、理念
二、原则
第二节 智力与创造力
一、要素与结构
二、模型与说明
第三节 创造力开发的障碍
一、思维与观念障碍
二、教育与社会规范障碍
第四节 激发创造力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人格因素
第五节 创造力开发的模式与方法
一、生物模式及其开发
二、教育训练模式及开发
三、社会环境模式及其开发
四、创造性人格模式及其培养
本章小结
一、辩证地看待传统教育
二、当前创造力开发中的不足
三、创造力开发的“创造”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