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一家便宜坊烤鸭店,又称“老便宜坊”,位于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四年(1416 年)(一说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 年)。这家烤鸭店最初只是一个小作坊,无字无号。主要业务是为大饭庄、饭馆进行活鸡、活鸭的宰杀、煺毛等初加工。同时,也兼做焖炉烤鸭和桶子鸡出售。这家小店加工的生鸡、生鸭特别干净,自制的烤鸭、桶子鸡,味道鲜美可口。更为京城人们称道的是,这家小作坊所售无论是加工好的生鸡、生鸭,还是烤鸭、桶子鸡,都比其他的店铺价格便宜,渐渐地京城人遂称这家小作坊为“便宜坊”。便宜坊因此也成为小店的代名称。清朝光绪初年,便宜坊因为很受附近市民的欢迎,生意渐渐做大。便宜坊的主人病故后,由儿子继任掌柜。新掌柜年轻力壮,精明能干,便宜坊的生意更加兴隆。店内忙不过来的时候,经常请隔壁馒头铺老板的一位山东籍小老乡过来帮帮忙。小伙子名叫孙子久,是到京城来找事做的,
当时只有十四五岁。孙子久聪明鲜鱼口内便宜坊内景能干,人也老实厚道,新掌柜请他到便宜坊帮忙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孙子久到便宜坊后,整日辛勤劳作,店内店外,无论脏活累活,粗活细活,从不挑剔,干得干净利索。同时他也在日常的干活中,逐渐学会了店内的各种手艺。孙子久的勤快、能干,深得掌柜的喜爱。数年后,掌柜独生儿子突患重症,久治不愈。无计之下,掌柜听信了巫婆之说,认为孩子的病是自己多年杀鸡宰鸭所致,若自此之后不再杀生,孩子的病就能治好。为了独生儿子能痊愈康复,掌柜决定放弃便宜坊的生意,将小店让给孙子久经营。孙子久接手便宜坊后,继承便宜坊的老传统,特别注重加工鸡鸭的质量,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经营。孙子久从山东荣成县老家招来四五个十几岁的小伙子入店学徒。这些小学徒特别勤恳,很快便掌握了烤鸭店内的各种手艺。有了新的人手,便宜坊的经营也越做越大,名声也因此日涨。不久手中有了较充裕的积蓄,孙子久又增添了新铺房。到庚子年间,又将原来的小铺改建为楼房。由于便宜坊既在烤鸭的质量上胜人一筹,更在价格上比较低廉,以至于上至王府大户,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喜爱这家烤鸭店,便宜坊的名称逐渐传遍京城,便宜坊的生意也更加便宜坊兴旺。
便宜坊的烤鸭采用焖炉烤制。焖炉不同于挂炉,在不见明火的状态下,将鸭子烤熟。传统的焖炉,是一种地炉,炉身用砖砌成,大小约有1 立方米。烤鸭前,先在炉膛内点火,烧至很高的温度后,就将火灭掉。再将鸭坯放在炉内的铁箅上,关上炉门焖烤。因是靠炉内残存的炭火和炉壁的温度焖烤而成,所以对焖炉加热的火候的掌握很关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烤鸭的肉质和口感。便宜坊的烤鸭师傅在长期的烤鸭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控制火候的技巧,“焖”出来的鸭子由于鸭坯在烤制中受热均匀,使得油脂和水分消耗少,鸭子体态丰满,出肉多。烤成的鸭子外皮油亮酥脆,肉质鲜嫩,肥瘦适当,一咬流油,入口即化,清香而不腻,成为京城一绝。便宜坊的焖炉烤鸭出名后,也引起京城同业者的羡慕,陆续出现了一些仿冒者。一时间,打着“便宜坊”或“便意坊”等招牌招揽顾客的焖炉烤鸭店,前前后后开了三十几家。清朝光绪末年,为了使自己的品牌能维持下去,位于米市胡同的这家正宗便宜坊,又在自己的字号前,加了一个“老”字,遂有了“老便宜坊”的名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