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型蜂窝舷侧防护结构耐撞性能分析与优化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260527
  • 作      者:
    作者:何强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何强著的《新型蜂窝舷侧防护结构耐撞性能分析与优化》围绕控制进入被保护结构应力值及提高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展开。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仿真的基础上对蜂窝舷侧防护结构受面内及面外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受面外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蜂窝结构进行了耐撞性优化设计。 本书由6个章节组成:第1章介绍了蜂窝舷侧防护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背景,以及本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章和第3章从降低传入到被保护结构的应力水平入手,研究蜂窝结构面内冲击性能。通过第2章和第3章对蜂窝结构面内冲击性能的研究发现,利用其面内方向压缩吸能有可能降低传入到被保护结构的应力值,但是其吸能能力也远小于面外压缩时的吸能能力。作为基础理论研究,为通过其耗能尽可能多地吸收冲击能量,有必要进一步考虑利用蜂窝结构的面外方向压缩进行吸能。紧接着,第4章对常规正六边形蜂窝进行了面外准静态压缩试验,并得到了可靠的数值仿真模型,为第5章和第6章中其他构型蜂窝面外方向压缩的有限元仿真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吸收尽可能多的冲击能量,本书第5章对加筋形式蜂窝面外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第6章更是选取三种新型蜂窝为研究对象。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蜂窝舷侧防护结构面内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1 规则蜂窝结构面内力学性能研究
1.2.2 功能梯度蜂窝结构面内力学性能研究
1.2.3 含缺陷蜂窝结构面内力学性能研究
1.3 蜂窝舷侧防护结构面外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4 吸能结构耐撞性及耐撞性优化
1.4.1 吸能结构耐撞性
1.4.2 吸能结构耐撞性优化
1.4.3 吸能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5 显示有限元理论简介
1.5.1 弹塑性动力学基本方程
1.5.2 显示积分算法
1.5.3 接触一碰撞界面算法
1.6 本书的主要内容
1.7 本书的结构安排
2 功能梯度蜂窝舷侧防护结构的面内冲击性能研究
2.1 理论分析
2.2 递变屈服强度梯度圆形蜂窝面内冲击性能研究
2.2.1 有限元数值模型
2.2.2 有限元模型可靠性分析
2.2.3 变形模式
2.2.4 递变梯度蜂窝材料冲击端动态应力
2.2.5 递变梯度蜂窝材料固定端动态应力
2.2.6 递变梯度蜂窝材料能量吸收特性
2.3 分层屈服强度梯度圆形蜂窝面内冲击性能研究
2.3.1 有限元数值模型
2.3.2 变形模式
2.3.3 分层梯度蜂窝材料冲击端动态应力
2.3.4 分层梯度蜂窝材料固定端动态应力
2.3.5 分层梯度蜂窝材料能量吸收特性
2.4 小结
3 含填充孔缺陷蜂窝舷侧防护结构的面内冲击吸能特性研究
3.1 含随机填充孔缺陷圆形蜂窝材料面内冲击吸能特性研究
3.1.1 有限元数值模型
3.1.2 变形模式
3.1.3 冲击端平台应力的速度效应
3.1.4 随机填充孔对蜂窝结构平台应力的影响
3.1.5 含随机填充孔圆形蜂窝能量吸收特性
3.2 含集中填充孔缺陷圆形蜂窝材料面内冲击吸能特性研究
3.2.1 有限元数值模型
3.2.2 变形模式
3.2.3 含集中填充孔缺陷圆形蜂窝冲击端动态响应特性
3.2.4 含集中填充孔圆形蜂窝能量吸收特性
3.3 含集中填充孔缺陷六边形蜂窝材料面内冲击吸能特性研究
3.3.1 有限元数值模型
3.3.2 变形模式
3.3.3 含集中填充孔缺陷六边形蜂窝冲击端动态响应特性
3.3.4 含集中填充孔缺陷六边形蜂窝能量吸收特性
3.4 小结
4 正六边形蜂窝舷侧防护结构面外压缩力学特性分析
4.1 准静态压缩试验研究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3 蜂窝夹层板和纯蜂窝结构的面外压缩性能比较
4.4 正六边形蜂窝舷侧防护结构耐撞性因子筛选
4.4.1 析因设计的理论基础
4.4.2 分析因子和设计目标
4.4.3 因子筛选
4.5 小结
5 加筋正六边形蜂窝舷侧防护结构面外压缩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
5.1 蜂窝夹层板有限元建模
5.1.1 有限元数值模型
5.1.2 蜂窝夹芯层胞元属性与密度表征
5.2 数值仿真结果和分析
5.2.1 加筋蜂窝吸能特性直观比较
5.2.2 筋胞壁厚匹配效应研究
5.3 优化理论和方法
5.3.1 试验设计方法介绍及选择
5.3.2 代理模型建模方法
5.3.3 代理模型精度分析和方法
5.3.4 优化算法
5.3.5 耐撞性优化设计流程
5.4 单筋加强蜂窝舷侧防护结构单目标优化设计
5.4.1 单目标优化问题的建立
5.4.2 试验样本点采集
5.4.3 代理模型精度比较
5.4.4 优化结果与分析
5.5 双筋加强蜂窝舷侧防护结构轴向压缩的参数化研究
5.5.1 筋板厚度的影响
5.5.2 胞壁夹角的影响
5.5.3 胞元厚度及边长的影响
5.5.4 蜂窝底部约束条件的影响
5.5.5 撞击块质量和撞击速度的影响
5.6 双筋加强蜂窝多目标优化设计
5.6.1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建立
5.6.2 优化结果与分析
5.7 小结
6 新型蜂窝舷侧防护结构面外压缩应力计算及耐撞性优化设计
6.1 超折叠单元理论
6.2 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
6.3 基于简化超折叠单元法的轴向压缩应力计算
6.3.1 双筋加强正六边形蜂窝轴向压缩应力理论计算
6.3.2 四边手性胞元蜂窝轴向压缩应力理论计算
6.3.3 弯曲胞元蜂窝轴向压缩应力理论计算
6.4 有限元数值仿真
6.4.1 有限元模型
6.4.2 有限元计算结果
6.5 轴向压缩应力理论计算验证及讨论
6.6 耐撞性优化设计
6.6.1 优化问题的建立
6.6.2 优化结果
6.7 小结
7 结束语
7.1 全书总结
7.2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