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和研究机构长期不重视发展专业设置
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相适应,国内许多高校曾开设发展经济学专业。1983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立国际经济合作系,1990年代中期与国际贸易系合并成立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然而,该校并没有单独设立发展援助专业,仅将“国际发展援助”作为一门课程讲授。中国人民大学曾有比较扎实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但遗憾的是,随着对全球化和大国经济合作的关注,有关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大幅缩水,相关教学、研究人才大部分流失,截至2012年初时仅有个别学者坚守。
2.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发展合作专业开始在少数高校受到重视,但培养单位总体上严重不足
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是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大学开设相关发展专业。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下设发展管理系和性别与农村发展研究网络。前者成立于1998年,拥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全程培养的发展专业设置;其课程设置也具有国际化特色,包括贫困与反贫困、留守人口、自然资源管理、社会性别、公民社会与参与、公共政策与发展干预等课程。农村发展研究网络对中外妇女生存状况、权利与地位、妇女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有深入研究。可以说,中国农业大学的发展专业和研究课题在国内相关专业和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08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发展经济学系,其2008级本科生开设课程有人口健康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理论6门课程;发展系旨在培养既熟悉中国实际情况又掌握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具有国际视野的发展领域复合型人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