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587229
  • 作      者:
    作者:柳欣源|总主编:郅庭瑾//朱益明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视角,以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建构为研究主题,从均等、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入手,系统阐述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现实剖析,概括了取得的重要成就,揭示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执行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异,反思了存在问题的深层社会原因。从制度的要素分析和变迁路径选择两个维度,重点阐明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构建路向,一是基于制度的价值选择、理念滴定、对象确证和环境审度等要素构成,提出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构建的理性构想;二是联系现实需求,从投入、监管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和重点策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的提出背景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设计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一、关于教育公共性的研究
二、关于公共服务的研究
三、关于教育公共服务的研究
四、关于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制度设计的可行性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制度视野: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解读
第一节 相关核心概念的理性认知
一、均等与均等化的基本含义
二、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
三、制度与教育制度基本内涵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制度类型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涵义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核心与实质
三、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类型
第三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属性与特征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属性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特征
第三章 制度变迁: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演进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一、制度变迁的发生机制
二、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
三、制度变迁的阶段周期
第二节 国外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美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制度的时代循迹
二、英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制度的动态发展
三、日本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制度的立法进程
第三节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新制度下高度集中的政府提供时期
二、新法律颁布后的政府主导提供时期
三、义务教育进入公共服务均等化时期
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价值分析
第四章 制度分析: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审视
第一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考量依据
一、法规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规定
二、政策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规定
三、技术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考量指标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状态分析
一、经费投入提供状态
二、办学条件提供状态
三、师资队伍提供状态
四、入学机会提供状态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反思
一、博弈的理念:平均主义与差异补偿
二、差别的社会:城乡二元与区域不均衡
三、积累的效应:重点校的扶持与禁止
四、乏弱的问责:标准的完善与程序的规范
第五章 制度构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性构想
第一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价值的诉求
一、全纳——制度构建的基本诉求
二、公平——制度构建的根本追求
三、优质——制度构建的更高期盼
四、良序——制度构建的美好愿景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理念的滴定
一、底线公平
二、利益均衡
三、增量改革
四、统筹兼顾
第三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对象的确证
一、老少边穷岛地区儿童
二、随迁儿童
三、留守儿童
四、残疾儿童
五、学困儿童
第四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环境的审度
一、制度环境
二、资源环境
三、文化环境
第六章 制度安排: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推进
第一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制度
一、立法立规贯彻执行
二、全力做好转移支付
三、适时做大“以省为主”
四、努力优化投入结构
五、积极引进社会资金
第二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监管制度
一、有效监管教师队伍建设
二、有效监管教育机会均等
三、有效监管办学条件改进
四、建立有效监管长效机制
第三节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制度
一、精准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设
二、规范多元的绩效评估过程
三、及时动态的评估结果反馈
四、健全明确的评估法律保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