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古城镇江,有宝岛一座名日焦山。因其满山苍翠,宛若碧玉,被誉为“江中浮玉”。山中宝藏的千年古碑和连绵壮观的摩崖石刻更是闻名于世。
焦山碑林现存重要摩崖石刻八十多处,藏碑四百余方,上承六朝,下迄民国。其滥觞之作即是刻于焦山西麓崖壁上的六朝《瘗鹤铭》,后世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探幽访胜,留下大量的诗词及题名石刻,形成了焦山摩崖石刻群。
焦山藏碑始于北宋庆历八年(一〇四八年),时任镇江太守的钱彦远从江中获得瘗鹤铭残石一块,于是他在焦山建宝墨亭,将这块残石与另外三块晋唐前贤遗刻一并藏于亭中,又请来著名诗人苏舜钦、本邑名流苏颂等赋诗以纪其盛,是为焦山碑林前身。
明代,宝墨亭扩建为宝墨轩,藏碑渐多,初具规模。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陈鹏年将打捞出水的《瘗鹤铭》残石建亭保护。迨乾隆帝多次驻跸焦山,又重建宝墨亭。其后,焦山的藏碑日渐丰富,声著江南。及咸同后屡遭兵燹,毁失严重,至新中国成立之时,仅存碑刻一百余方。
一九六〇年镇江市人民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将鹤林寺“古墨林”全部碑刻和东郊大港华阳观唐代《魏法师碑》以及散落于市郊的碑石集中移至焦山,利用宝墨轩、香林庵、槐阴精舍等旧址建立焦山碑林:又将举世闻名的《瘗鹤铭》残石从焦山定慧寺迁入宝墨轩内,并专门立亭庇覆。一九八八年,焦山碑林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成立了焦山文保所,一九九一改为焦山碑刻博物馆,二〇〇二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维修,是为目前之焦山碑林。现碑林占地七千余平方米,展馆庭院错落,回廊曲径,幽静雅致,荫浓生香,尽显江南古典园林的诗意和韵味。
焦山碑林的规模虽然不大,但特色鲜明,一是大量精美的馆藏碑刻与绵延的摩崖石刻相结合。除被历代书家尊称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外,还有唐《金刚经偈句》、《魏法师碑》、宋代米芾临《兰亭序》等;二是所藏碑刻以反映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为主,如抒情言志的陆游《踏雪观瘗鹤铭》、吴踞《春游焦山诗》,相互酬唱的《澄鉴堂石刻》等;三是独具魅力的江南园林式景观,廊廊相连,曲径通幽。它与西安碑林遥相呼应,堪称“江南第一碑林”
如果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的象征,那么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的凝结。干余年间,多少文人雅士在此抒情言志,纵酒放歌,留下一通通精美壮观的石刻,一篇篇豪情满怀的华章,成就了焦山“书法之山”、“文化之山”的美名,至今令无数追慕者流连忘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