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音乐课(精)
0.00     定价 ¥ 5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50231511
  • 作      者:
    作者:(美)维克多·伍顿|译者:范中洁//孙睿婕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时代周刊》《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
          小泽征尔、卡拉扬、郎朗、罗大佑
          一致推荐
          人生犹如一篇乐章,你永远不知道在一个短暂的休止符之后,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
          各大论坛连载分享,豆瓣五星口碑小说。
          不仅关于音乐,更关于人生的哲理。最想与所有人分享,口耳相传的好书!
          其音频书籍,已被美国军方用作启迪人生、慰藉心灵的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维克多·伍顿,世界著名音乐家,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市。先后四次获得格莱美奖,在纳什维尔音乐大奖中两次被授予“年度贝司手”称号,并且是唯一一个三次获得权威音乐杂志《贝司手》颁发的“年度音乐人奖”的乐手。他的演奏以及对音乐的理解使他得到众多音乐人和乐迷们的崇敬,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贝司手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音乐课》是一个年轻乐手的故事,他视音乐为生命,却在奋斗的过程中遭遇瓶颈,只能在家中不断练习。这时,一个神秘的陌生人突然出现在他家里,改变了他的命运。在这个行事古怪的陌生人的带领下,乐手开始了十二堂不同寻常的音乐与人生课程:每堂课都以一种音乐元素为主题,每堂课他都会经历一次难以忘怀的奇遇。在课程结束之时,乐手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也被指引向另外一扇大门……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充满了启发性,但却不失阅读乐趣的作品。
  —— 权威音乐杂志《贝斯手》


  ★在维克多·伍顿的神奇旅途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音乐,还遭遇并且理解了生命本身。
  —— 世界著名音乐家 托尼·列文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音乐的最好的一本书,它不仅关于音乐,还包含了音乐与生命之间那种种神秘的联系……我学到了很多。
  —— 格莱美奖得主 迈克尔·布瑞克

展开
精彩书摘

  序曲 开篇
  “哇,我要学的还真多呢!”
  你可能听过无数次这句话,但是我要讲的故事会让你在最后的时候说出同样的一句话。你可以不信,就像我当初一样。但是,如果你选择相信,很快你就会发现前面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你过去不知道它存在,你的否认也无法阻止它到来。
  我当了二十多年音乐家后才遇见他。呃……还是换个说法吧:我弹了二十年的贝司才遇见他。因为在遇见他后,我才知道了弹贝司和成为音乐家是不同的,而成为音乐家和热爱音乐是不同的。我曾经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音乐了,甚至对人生也有一定见解,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告诉我:我不过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小孩儿而已。
  我曾经以为,我永远不会告诉别人这个故事的原因是怕遭到嘲笑。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借口,真实原因是:我自己也不确定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若是我自己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又如何让别人相信呢?我的意思是,我从来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也不知道他来自哪儿。时间越久,我越觉得也许他只是我想象中的一个人而已,他来自于我思想中未被开发的空间,现在又回到那个空间生活去了。大多数时间我仍能听到他在里面乒乓作响,就像他总是在不停地挪家具一样。我也能听到他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回荡:“事实?什么是事实?你告诉我事实到底有多重要!你是不是从一次经历中学到了东西呢?这才是现在的关键。”
  他是一个怪人,和我其他的音乐老师都不一样。他身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作是正常的。他身高近两米,又长又直的黑发披在肩上。他的面部特征异于常人,让人很难判断他是哪国人。看上去像是有部分的本土印第安血统和部分其他什么血统。
  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个人的眼睛像他那样充满力量,晶莹剔透得如科罗拉多山上的泉眼。他喜欢面对面跟我讲话,那时,他会深深地看着我,他的眼睛那么清澈,让我也能深深地看着他。
  他的眼睛似乎每天的颜色都不一样。今天,它们可能是亮蓝色,明天,也许是美妙的绿色,而某一天又会变成棕色。我从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在他给我讲课时,这确实对吸引我的注意力大有助益。
  通过那双眼睛,我知道他很健康。他的身体强壮得不可思议,从不会疲倦,就像一件结实的工具,足以完成任何任务。我经常看到他上蹿下跳、爬上爬下,但我却从没有见到过他流一滴汗。他不节制饮食,可是身材却依然匀称,至于他如何做到这点,就不得而知了。
  他的眉毛也是他的工具,他使用这个工具比许多音乐家使用乐器都娴熟。他只要动动眉毛,就可以无声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他的脾性古怪,无法预测,衣着也是不惊人死不休,但他似乎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我每次看见他的时候,他穿的衣服都不一样。要么不穿鞋,要么就穿上一双不知什么牌子的靴子或是一双破旧的拖鞋。
  虽然我讨厌承认这一点,但我真的很怀念这个古怪的朋友和他那有些让人懊恼的性格。他是我见过的最——怎么形容呢,最“自由”的人。他会毫不含糊地脱下所有衣服,翻过墙,赤裸着健硕的身子,飞快跳入一个写着“禁止入内”的私人户外泳池。他是一个很有礼貌的人,常常会邀我一起,可是在十一月中旬这样的冷天赤身裸体地翻过围墙再跳入私人泳池并不是我找乐儿的方式。不过我依然很羡慕他能毫无顾虑、毫不尴尬地做这些事情。
  有主见却并不固执是他的一个天赋,至于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我现在才知道他只是想让我思考,用用脑子。
  他总是用问题来回答我的问题,这几乎已经成了他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虽然常让我感到一头雾水,但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知道这才是他想达到的效果。我不确定他是否和我撒过谎,但我知道他经常夸大事实。我质疑他的时候,他总会反问我:“事实?什么是事实?你告诉我事实到底有多重要!你是不是从一次经历中学到了东西呢?这才是现在的关键。况且,如果我告诉你的都是实话,你就会把我说的话当圣旨了。”
  这让我困惑不解,因为我一直觉得应该相信老师。这种想法可能是错的。他每次使我困惑的时候,都会露出狡黠的笑容,至今,那笑容还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和他相处时,尤其在刚认识时,我总是不自觉地就会陷入这种困惑的状态。我记得他说过:“音乐与人生,和你一样,都是通过不同来诠释自己的。”我困惑的表情告诉他我并不理解。他继续说:“音乐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但它的存在是以各个组成部分为前提的。若是没有不同的音符,又怎么能弹出和弦呢?改变一个音符,和弦就变了。你和人生也是这样。你总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音符来表现自己。你选择什么样的音符,人生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和弦,也就是说,人生与你的选择的变化是相符合的。”我当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也只是微笑。
  他很爱大笑,我有一次告诉他我曾见过一项发明叫“音乐阻挡板”:这种“阻挡器”是一片平板,可以戴在贝司手的手腕上,这样观众就看不到他的手,也就无法偷师学艺了。他听完我的解释后足足大笑了十分钟。他经常会说:“我真庆幸自己是个不正常的人。”
  他说:“懂得分享是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说许多人一辈子都不理解这一点,他们把知识像宝贝一样藏起来,就是为了赶超别人。我完全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也曾经这样做过。不知什么缘故,我总觉得他对我的做法心知肚明。
  不久,我就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并不仅仅是音乐而已。其实我们很少谈论音乐,在相处的那几天里他给予我人生的教诲比任何人都要多。我似乎又听到他在讲,“乐如人生,人生如乐,差异何在?”
  我记得有一次责备他下车后不锁车门。他就问我是否相信我母亲总跟我讲的那句话:万事皆有因。我说我相信。然后他就说:“那就听她的,不要瞎担心了。也不要再为车被盗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对他而言,振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它的内涵很丰富,因为每次他谈起振动时,就好像在谈论一件有生命的事物一样。每当谈到音乐时,也会变得活力四射。他似乎觉得万物都是由振动组成的,音乐更是如此。
  “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他告诉过我,“尽管某个物体看似处于静止状态,但它其实一直都在运动。运动形式可能会变,但运动绝不会停止。演奏完毕的音乐也仍然余音绕梁,无止无休。”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每次他提到“音乐”这个词时,他的语气总是异常清晰,那是一种我没有的语气。每次听他讲,我都好像能听见音乐之灵在他的话语间振动。
  他甚至告诉过我思想也是一种振动。这让我冥思了好久,可是我真的找不到什么理由去反驳他。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心理和身体振动的细微变化作为衡量标准,我一想到这个,就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他说什么都是言之有理的。
  我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他脱口而出的答案让我大吃一惊:“也许应该这么问:你自己为什么不知道呢?所有已知的或未知的知识,都是已经存在的,就像空气一样飘在空中。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你想要的知识。”
  他喜欢谈论思想的力量。他过去常说:“万物都有思想,即使只是一颗橡实,它的心中也孕育着整棵橡树的模样。要不然,橡子怎么会长出橡树的样子呢?你觉得你的思想还不如橡子吗?不!人类脑海中的图像或音乐是注定要出现的。它们也必须出现!这是自然的法则!学会运用你的头脑,才是实现‘万事皆可能’的关键。”
  他这番大胆的言论着实让我晕乎了一阵。我想他是在不动声色地教我怎样来用脑,因为他从来没让我记过任何东西。很多年之后,我才意识到,他讲的话我从未做过笔记,甚至连他这个人的照片我都没有,只能靠记忆来描述各个片段。至于我的记忆……呃……我刚才想说什么来着?
  他留下的唯一实物证据就是在我们相处期间他写的十二小节的乐曲手稿。那时我们一起演奏,他用了一晚上时间就完成了那些手稿,并把它们称作是音乐的赠礼。一开始,我觉得他的意思是说,“关于音乐的赠礼”,但他一直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些手稿应该是包括了他曾经展示给我的所有东西。我们曾经以二重奏的形式共同演奏了其中的几章,但他说过,总会有一天,我可以自己进行完整的演奏。可是直到现在,我还在等待那一天的到来。我从没有在任何人面前演奏过那些曲子。如果演奏的话,也许大部分人都会说那是我的作品,可能真的是吧。
  我不知道是怎么了,但是某天,我突然决定要为自己写下整个故事。可是就在我写下这些音符时,有一股莫名的力量让我想要和你分享这段经历。如果他在的话,可能会说是我自己想要这么做的,但是我确定是他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让我一直问自己:“你这个故事要写给谁呢?”我现在仍然不太确定,但既然你正在读我的文字,那么可能就是写给你的吧!
  和我一样,你可能也正在想他究竟是谁,他来自哪里,他现在又在哪里?我不知道我是否能给出精确答案。有时,我想他可能来自另一个星球,也可能是一位周游各地的退休教授,抑或是来自喜马拉雅山上的什么神秘主义者。可能他现在正在某处游荡,寻找下一个敏感轻信的倒霉鬼,好在他的思想世界里闹个天翻地覆。
  也许上面提到的所有事都是真的。我已经学会不去排除任何可能性。我想有一件事我很确定,那就是他教给我,不,是他展示给我关于音乐和人生的道理,至今还是会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就像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一样。
  所以,我想效仿当初的他,和你分享我的经历。一旦你沉浸其中,一切就只能靠你自己了。你要怎么做取决于你自己。我不敢跟你保证它是完全准确的或毫无虚构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试图找出哪部分是真的、哪部分是假的。重要的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不管怎样,你觉得什么是真的,什么就是真的。”就像他一次又一次告诉我的一样:“我希望你可以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哇,我要学的还真多呢!”
  ……

展开
目录

装饰音
序曲 开篇
第一小节 律动
第二小节 音符
第三小节 音长
第四小节 技巧
第五小节 情感
第六小节 力度
第七小节 节奏
第八小节 音调
第九小节 分节
第十小节 空间与休止符
第十一小节 倾听
最后一节 梦境
尾声 回到起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