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信息文明研究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2360
  • 作      者:
    作者:王水兴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将“信息文明”作为标示性哲学范畴研究,贯彻唯物史观立场、方法,从整体上探讨信息文明的理论形态、实践形态、逻辑形态和社会制度形态,并力图揭示信息文明的哲学本质和重要意义。全书认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方式和人的存在方式,信息文明是社会主体交互性和互组织性发展过程与结果。信息文明实质是社会主体协同互利发展的共享文明。全书希望通过信息文明的研究,在全社会树立信息文明意识,确立信息文明方式,不断增强信息文明建构的自信和自觉。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信息化浪潮与信息文明兴起
二 历史的镜鉴需要我们高位认识信息文明
三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独特历史方位和时代境遇
四 唯物史观视阈下信息文明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
一 总体思路
二 各章思路
第一章 理论形态:信息文明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 信息文明关联概念及其内涵的厘定
一 信息的本质
二 信息的基本特性
三 信息资源与信息活动
四 文明的内涵
五 信息文明的内涵
第二节 信息文明的基本结构
一 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文明的基础
二 信息化生产方式是信息文明的核心
三 信息社会治理体系是信息文明的外在体现
第三节 信息文明的基本社会功能
一 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
二 社会全面发展的“倍增器”
三 人的存在再实现
小结
第二章 实践形态:信息文明的要素衍化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内涵的嬗变
一 工业时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内涵
二 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内涵
三 “协同共享”生产力时代来临
第二节 全球迈向信息社会
一 信息社会是一种技术社会形态
二 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 信息社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
四 全球范围的信息社会化运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新内涵
一 人民群众普遍的信息化
二 人类历史上的蔚为壮观的大迁徙
三 信息时代群众史观的新内涵
小结
第三章 逻辑形态:信息文明的生发机理
第一节 信息资源对劳动过程的全面塑造
一 互联网的劳动资料属性
二 信息资源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
三 信息劳动者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
第二节 共享经济确证信息文明在场
一 共享经济的涌现
二 共享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三 共享经济蕴含的新文明基因
第三节 信息文明思维方式的演进
一 信息思维
二 互联网思维
三 大数据思维
小结
第四章 制度形态:信息文明的社会趋向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 信息资本化与资本信息化
二 信息资本主义迈向信息帝国主义
三 信息帝国主义的本质与基本特点
四 信息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 全球信息化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创造了机遇
二 全球信息化与社会主义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 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信息文明与共产主义文明的融通
一 信息文明高度发展形成共产主义文明的物质基础
二 信息文明高度发展形成共产主义文明的社会基础
三 信息文明高度发展形成共产主义文明的思想基础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