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价值
一 学术价值
二 应用价值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范围
一 事件类型
二 句式类型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全面的语料收集和语料分析
二 变换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方法
三 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 “把”字句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起源和发展研究
第二节 语法意义的争论
一 处置说
二 致使说
第三节 句法研究
一 构成条件
二 句式变换
第四节 语用研究
第五节 认知研究
第六节 类型学上的研究
第七节 对外汉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
一 经验总结式的研究
二 实验调查下的研究
三 功能法影响下的研究
四 系统性和指导性的研究
五 近年来的研究动态
第八节 小结
第三章 概念结构理论和偏误分析
第一节 理论背景
一 概念结构的提出
二 语言学领域的概念结构
第二节 已往研究的不足
一 传统语法
二 转换生成语法
三 格语法理论
四 语义指向分析
五 配价理论
六 题元角色理论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优势
第四节 概念结构理论对“把”字句偏误分析的指导意义
一 语义在偏误分析中的地位
二 认知在偏误分析中的作用
三 概念结构理论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表达运动事件的“把”字句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运动事件和“把”字句
一 语料统计
二 事件分类和表达式
第三节 事件角色的特点
一 使事具有直接性、参与性和意向性
二 凸体具有位移性、他控性和凸显性
三 衬体具有方位性和具体性
第四节 使事和凸体的关系
一 使事和凸体具有紧密的联系性
二 使事对凸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第五节 动词和“把”字句
一 使移动词的分类
二 动词使用情况和偏误分析
第六节 运动事件中的路径和“把”字句
一 路径的概念和分类
二 路径和“把”字句
三 基于概念结构理论的偏误分析
第七节 运动事件中的衬体和“把”字句
一 起点为衬体的“把”字句
二 经过点为衬体的“把”字句
三 终点为衬体的“把”字句
第八节 小结
第五章 表达状态变化事件的“把”字句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把”字句和状态变化事件
一 语料统计
二 事件分类和表达式
第三节 事件角色的特点
一 使事具有无意向性、多样性和具体性
二 凸体具有他控性和变化性
三 衬体具有描写性和结果性
第四节 使事和凸体的关系
一 客观概念距离的大小
二 主观概念距离的大小
第五节 动词和“把”字句
一 动词的语义类别
二 使动动词和非使动动词
第六节 动词的使用情况和偏误分析
一 概念内容不当
二 动词的类别未受限制
三 不该用而用
四 漏用动词
五 词汇化模式存在差异
第七节 状态变化事件中的补语(衬体)和“把”字句
一 表达状态变化事件“把”字句的补语
二 基于概念结构理论的偏误分析
第八节 表达心理状态变化事件的“把”字句
一 心理力的强弱和“把”字句
二 心理力的方向和“把”字句
三 概念的凸显对句式的选择
四 结语
第九节 小结
第六章 表达实现事件的“把”字句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把”字句和实现事件
一 语料统计
二 事件分类和表达式
第三节 事件角色的特点
一使事具有意向性和具体性
二 凸体具有他控性和变化性
三 衬体具有描写性和结果性
第四节 使事和凸体的关系
一 客观概念距离的大小
二 主观概念距离的大小
第五节 实现事件中的动词和“把”字句
一 事件和动词类别
二 实现事件中动词的类别
第六节 动词使用情况和偏误分析
一 概念内容不当
二 动词的类别未受限制
三 使事与动词的作用方式不匹配
四 该用“把”字句而未用
五 词汇化模式存在差异
第七节 实现事件中的补语(衬体)和“把”字句
一 S+把+N+V+DC(趋向补语)及其概念结构相关的偏误分析
二 S+把+N+V+RC(结果补语)及其概念结构相关的偏误分析
三 S+把+N+V+得+VP/AP及其概念结构相关的偏误分析
第八节 小结
第七章 表达廓时事件的“把”字句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把”字句和廓时事件
一 语料统计
二 事件分类和表达式
第三节 事件角色的特点
一 使事具有非凸显性
二 凸体具有事件性
三 衬体具有时间性
第四节 “了”、“着”、“过”和“把”字句
一 “了”和“把”字句及其偏误分析
二 “着”和“把”字句及其偏误分析
三 “过”和“把”字句及其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