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路径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红十字运动的启蒙
第一节 红十字运动溯源
第二节 启蒙:大众传媒的推动
第三节 孙中山与孙淦——启蒙运动的先驱
第四节 外国人的“示范”
第二章 最初的尝试:陆树藩及其中国救济善会
第一节 中国救济善会的创建
一、陆树藩——中国救济善会的缔造者
二、“庚子之变”与中国救济善会的创建
三、“旧瓶新酒”:中国救济善会的“红十字”性质
第二节 中国救济善会的人道行动
一、“爱仁”济渡:陆树藩北上
二、救援行动的展开
三、顺直春赈与善后之举
第三节 筚路蓝缕功不可没
一、济众博施功勋卓著
二、成功背后的无奈与辛酸
第四节 从实践到理念:陆树藩的“红十字梦”
一、创建中国红十字会的动因
二、红十字会—陆树藩的“设想”
第三章 “发轫于俄日之战”——中国红十字会的成立
第一节 日俄战争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之设
一、日俄战争爆发前后国人的红十字诉求
二、沈敦和“接力”陆树藩
三、不容“淡忘”的施则敬
四、前事后师: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诞生
一、李提摩太斡旋“助力”
二、上海万国红会成立标志中国红会的诞生
三、中国红十字会何以首先诞生于上海
第三节 从“幕后”到“前台”:清政府的角色转换
第四章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日俄战灾救援
第一节 日俄战灾救援准备与动员
一、救援规则的制定
二、众擎易举——救援物资的动员
第二节 分会之设与救援行动的推展
一、复制“营口模式”广设分会
二、援救难民“出险”
第三节 日俄兵灾的赈济
一、兵灾赈济概况
二、赈济灾民实录
第五章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终结与中国红十字会“自立”
第一节 结万国红十字会之会局
一、功德圆满:万国红十字会的终结
二、红十字勋章光彩照人
第二节 走上“自立”之路
一、自主自立:官方的期待
二、来自民间的挑战:王熙普理想和廖太夫人实践
三、“自立”的选择
第三节 巩中国红十字会之初基
一、关于首任会长的考辨
二、创办医院及学堂:巩固“初基”举措
三、关于《中国红十字会试办章程》
第四节 中国红十字会的“大清”蜕变
一、盛宣怀:解不开的“大清”情结
二、红十字会:从“中国”到“大清”
三、“易名”的多维效应
第六章 “大彰于武汉之师”——辛亥战时的救护行动
第一节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的红十字会动向
一、沈敦和组建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
二、盛宣怀会长被罢免
三、吕海寰继任与中国红十字会“回归”
四、“京会”与“沪会”之间的博弈
第二节 战地救护概况
一、救援保障系统的构建
二、武汉战场的救护
三、南京战场的救护
四、其他战场的救护
第三节 留日医学生及“京会”的救援行动
一、留日医学生的救护行动
二、“京会”的救援行动
第四节 辛亥救护行动的意义
一、赢得广泛认可
二、为走上国际舞台铺平道路
三、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七章 中国赤十字会的辛亥救援
第一节 张竹君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
一、“女界梁启超”张竹君
二、立足上海拓展发展空间
三、创建中国赤十字会
第二节 张竹君与沈敦和:“口水战”真相
一、张竹君“炮轰”与沈敦和反击
二、廓清历史的迷雾
第三节 中国赤十字会的战事救护
第四节 成功:来自社会各界的大力相助
第八章 清王朝覆灭与中国红十字会的转型
第一节 “立案”完成身份上的转变
一、“立案”之请
二、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准予“立案”
第二节 首次“亮相”国际舞台
一、代表“资格”之争
二、首次“亮相”影响深远
第三节 首届会员大会的召开
一、首届会员大会召开的背景
二、大会议程
三、“京沪合并”与新运行机制的确立
第四节 统一大会的期许
一、统一大会“统一”什么
二、统一大会的盛况
三、“实奠中国红十字会万年不拔之基”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一、报刊
二、著作及资料汇编
三、论文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