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识德
0.00     定价 ¥ 3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0869177
  • 作      者:
    编者:向德荣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教育研究新视野丛书·知识·德性·审美:教师境界的反思与重建》以“教师境界”作为论题,从知识、德性、审美三个维度分析教师境界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审视教师的境界,无论是对于教师自身发展还是教学改革深化,都是一个颇有裨益的课题。尤其在这个“转型”的时代,教师往往在物质需求和纷繁价值中异化,在喧嚣的生活中争夺计较,在媚俗的氛围中随波逐流。部分教师境界不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教师境界的现实困境引发我们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教师境界不高?教师境界和哪些因素相关?如何提升教师的境界?教师能够摆脱困境,追求崇高境界吗?崇高的教师境界,理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孕育而生。针对上述问题,《教育研究新视野丛书·知识·德性·审美:教师境界的反思与重建》依据“理论分析一现实审视一实践建构”的思路依次展开,不但对教师境界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讨,对当前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实践也有重要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方红,1983年9月生,福建省建阳市人。教育学博士,湖北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知识教育等,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学作为教师的生命活动,既不在生活之上,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生活本身。也就是说,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存在方式、生活方式。概言之,“教学即生活”。“教学即生活”的提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不仅有助于教师研究范式的转型,也有助于研究者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的转变,更有利于教师观念的改造和形象的塑造。<br>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是不是一种生活,而在于教学(或教学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教学生活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提升生命质量,以及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生命活动。它具有为我性和我为性、理性与非理性、日常性与非日常性、同质性与异质性、相对稳定性与动态生成性等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教学生活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日常教学生活与非日常教学生活,理性教学生活、道德教学生活与审美教学生活等等。此外,教学生活本身属于社会生活,但它与日常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生活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教学活动、教学实践等相关范畴也有所不同,不能将它们混淆或完全等同。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学》推崇的人生境界是“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止于至善”。《中庸》倡导的人生境界是成为“至圣”:“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唐宋至元明清时期,儒家探讨的人生境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态。北宋周敦颐推崇,“圣人”境界,南宋朱熹则倡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的人生境界,陆九渊追求的人生境界为“能立足于宇宙间的伟大人物”,李贽追求与实践的人生境界是“回归童心”,王夫之倡导的人生境界是“以身任天下”。<br>  尽管儒家学者对人生境界的论述各有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核心精髓仍是“德性”的,即重视人生修养与道德意识的提升,倡导人世,经天纬地、建功立业。其所推崇的“君子”“圣人”“大丈夫”等理想人生境界皆须为天下安身立命、为社会思虑负责。面对人与现实、人与社会的矛盾,儒家试图通过道德把个人的利益置于社会和群体中,个人利益让位于社会利益,在“天人合一”“以德配天”的人生境界中成就圣贤人格,领略人生的价值与意义。<br>  2.道家境界学说<br>  道家的人生境界论以自然性为标准,崇尚自然无为,主张返璞归真。“越名实而任自然”、无知无欲、无拘无束的“真人”“婴儿”“赤子”是其人生的最高境界。与儒家相比,道家的人生境界不在于教人经世致用、成圣成贤,而是宣扬在清静无为之中获得快乐与长生,注重无争无执、见素抱朴、无为而为。<br>  老子的《道德经》说道:“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②又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nbsp;导论<br>一&nbsp;研究的缘起<br>二&nbsp;研究的层面<br>三&nbsp;研究的意义<br><br>第二章&nbsp;境界与教师境界<br>一&nbsp;何谓“境界”<br>二&nbsp;中西方的几种境界学说<br>三&nbsp;教师境界及相关概念辨析<br>四&nbsp;教师境界的特征及其层次<br><br>第三章&nbsp;教师境界的现实检视<br>一&nbsp;教师境界的现实反思<br>二&nbsp;教师境界问题的归因<br>三&nbsp;教师境界的深层追问<br><br>第四章&nbsp;教师知识与教师境界<br>一&nbsp;又教师境界的知识根基<br>二&nbsp;教师境界的知识困境<br>三&nbsp;教师知识的境界审视<br>四&nbsp;知性生活:教师境界的真根基<br><br>第五章&nbsp;教师德性与教师境界<br>一&nbsp;教师德性的双重属性<br>二&nbsp;教师境界的德性困境<br>三&nbsp;教师德性境界的养成<br>四&nbsp;德性生活:教师境界的善取向<br><br>第六章&nbsp;教师审美与教师境界<br>一&nbsp;美与审美境界<br>二&nbsp;教师审美的现实观照<br>三&nbsp;教师审美境界的培育<br>四&nbsp;审美生活:教师境界的美检视<br><br>第七章&nbsp;教师境界的生活实践诉求<br>一&nbsp;规范生活与教师的境界践行<br>二&nbsp;可能生活与教师的境界提升<br>三&nbsp;教师境界提升的可行性路径<br>结语<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