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钱锺书译论译艺研究
0.00     定价 ¥ 4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53454
  • 作      者:
    作者:杨全红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全红,四川阆中人。中共温州商学院委员会委员、温州商学院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曾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现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组专家、世界翻译教育联盟语言景观翻译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商务英语协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翻译史另写》《走近翻译大家》等图书,在《中国翻译》《中国外语》等刊物发表论文约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钱锺书译论译艺研究》体现了钱先生治学的特色:“拾穗靡遗,扫叶都净,网络理董,俾求全征献。”也许是多年浸润于钱先生的著述,全红也感染和效法钱先生的治学之法,将钱先生散及于其诸多著作的译论、译艺的论述,甚至相关的趣闻轶事,统统采撷,然后分门别类梳理,既以翔实的引证托出钱氏译论、译艺的全貌,又不忘提及此前的研究文献与议论,也不回避自己的见解与品评。
  《钱锺书译论译艺研究》内容充实,似有“管锥”之迹,“七缀”之影。钱锺书译论研究基于作者的博士论文,构成了该书的主体,是值得读者关注的章节。尤其“钱锺书‘化境’译论”一章,将钱氏“化境”论的来源,与其他类似概念“化通”“脱胎转世”“神似”等一一比较,“化境”的实质内涵,“化境”的定位,“化境”作为翻译标准,“化境”的范畴,方方面面,逐一缕析,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我相信,该书问世会是翻译界的又一部力作,也可以当之无愧地纳入“钱学”之林。
展开
精彩书摘
  《钱锺书译论译艺研究》:
  二、专名翻译
  平日阅读钱锺书著述,发现其字里行间每每有跟名称(研究)相关的表达,诸如“名号”“名目”“名义”“命名”“释名”“正名”“专名”“人名”“地名”“物名一‘神名”“篇名”“书名”“朝代名”“地之名”“人地名”“称地之名”等,由此不难见出钱氏对名称的关注。就专有名称而言,钱锺书涉笔较多的是人名和地名,又多见于其探讨中外诗歌之文字,《谈艺录》中即有《诗中用人地名》专节,分别钩沉和探讨“善用人名地名”“善用前代人名、外国地名”“善用人名”“能用专名”“好搬弄地名”“以专名取巧”“借专名以助远神”“好专名之声音圆郎”“不好用人地名”等情况。①钱锺书对人名、地名等的关注是否也见之于其翻译研究和实践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从几个方面简作介绍。(一)人名翻译
  关于人名翻译,钱锺书谈论较多的是翻译方法,主要包括音译、意译、谐音意译等。以《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文为例,其中便有不少相关内容。比如,李凤苞《使德日记》中有“送美国公使美耶台勒之殡”“果次为德国学士巨擘”“著《完舍》书”等字样。这些引言中其实皆含有人名,分别都是谁呢?钱锺书有释疑如下:“美耶·台勒就是《浮士德》的著名译者( Bayard Taylor);果次一称俄特,正是歌德;《完舍》就是《少年维特》。李凤苞学过一些英语,所以把‘歌德“维特’都读成英语的声音。”②又比如,郭嵩焘日记未刊手稿《使西纪程>中有如下记述:“闻其最著名者,一为舍色斯毕尔,为英国二百年前善谱出者,与希腊诗人何满得齐名。……一名毕尔庚……。”③“舍色斯毕尔”不难猜出是“莎士比亚”,“何满得”与“毕尔康”各自是谁?钱氏有解答如下:“郭氏……误听‘荷马’有‘得’音,‘培根’有‘尔’音。”④从以上叙述来看,晚清时期的外国人名汉译主要采用音译方法,但由于译者外语水平太低,或不辨语种,或闹不清正确读音,致译名往往走样。值得一提的是,从《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一文来看,不仅人名,就连一些官职(如“董大人”)的翻译当年也采用此法。
  上文提到“朗费罗”一名,它是Longfellow在今天的通译,在钱锺书笔下,该姓被音译为“郎费罗”。值得说明的是,Longfellow早期还曾音译作“龙飞露”,请看钱锺书的有关叙述:“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四月有个不知姓名的人从日本横滨到美国旧金山去,留下了航程十六天的《舟行纪略》。作者……出人意外地评论了郎费罗的诗,还把它和唐诗来较量。……他似乎不知道‘龙飞露’的诗早在‘长友’名下输入中国了。”①由此可见,“龙飞露”出自《舟行纪略》作者之手,遗憾的是,作者究竟是谁,至今无从查考。
  从钱氏上述行文还可看出,Longfellow最早的中文译名很可能是意译的“长友”。“长友”二字又是谁的手笔呢?经查,它出自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威氏原是翻译官出身,贵为驻华公使后不忘旧业,“尝译欧罗巴人长友诗九首”②。晚清时期,人名音译乃主流做法,对于将Longfellow意译为“长友”此举,钱锺书有解读如下:“至于威妥玛把郎费罗的姓不译音而译意,他也许照顾董恂不懂外语,避免佶屈聱牙。”③钱氏此说言下之意至少有三:早期的汉英人名(或姓氏)主要采用音译;音译人名往往佶屈聱牙;人名的翻译方法可视特定目的而确定。说到人名翻译方法可以不拘一格,不妨再来看看钱锺书对张德彝当年相关做法的记述:“董恂的同僚和下属大概都知道‘长友诗’这回事。张德彝《再述奇》同治七年八月二十五日日记‘晤合众诗人长友,年近六旬,著作高雅,颇著名于泰西,,就打破了他一贯把外国人名音译的习惯,而遵照本衙门上司所用的意译人名。”
  ……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钱锺书论翻译及其本质属性
一、钱锺书论翻译
二、翻译本质认知
三、当翻译本质遇上钱锺书
四、钱锺书的翻译本质属性观

第二章 钱锺书“化境”译论
一、“化境”之来源
(一)此“化”与彼“化”
(二)此“化境”与彼“化境”
(三)“化通”与“化境”
(四)“神韵”“神似”与“化境”
(五)“投胎转世”等与“化境”
二、“化境”之内涵
(一)“化”之诠释
(二)“化境”之诠释
(三)“化境”之内涵
三、“化境”之定位
(一)“化境”:无足轻重?举足轻重?
(二)“化境”:传统译论?现代译论?
(三)“化境”:最高标准?最高理想?
(四)“化境”:零星琐碎?译论体系?

第三章 钱锺书论诗歌翻译
一、诗歌翻译选材
(一)宜采信权威版本
(二)唯“恶”诗之务去
(三)宜选择“大诗人”的“好诗”
(四)宜译介“好样品”和“最高尚的人物和东西”
(五)选材不当之原因
二、诗歌翻译方法
(一)关于意译与直译
(二)关于逐字对译
(三)关于剪裁
(四)关于写作与润色
三、诗歌翻译原则
(一)“文理通,平仄调”
(二)“词适调谐,宜于讽诵”
(三)“宁失之拘,毋失之放”
(四)“求真”而不“求美”
四、诗歌(不)可译性
(一)诗歌难译
(二)诗歌不可译
(三)诗歌可译
(四)译诗可出原文头地

第四章 钱锺书与翻译批评
一、林译批评
(一)林译之“媒”
(二)林译之“讹”
(三)林译之“化”
(四)林译之“体”
二、严译批评
(一)严复其论
(二)严复其译
三、零散批评
(一)译论批评
(二)译者批评
(三)译作批评
四、钱锺书翻译批评特色
五、对钱锺书翻译批评之批评
……
第五章 钱锺书与翻译历史
第六章 钱锺书其他译论
第七章 钱锺书从译条件
第八章 钱锺书与政论文献翻译
第九章 钱锺书与术语及专名翻译
第十章 钱锺书与诗词及名言翻译
附录:相关论文3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